---中煤新集公司新时期高质量人才队伍锻造纪实
若问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人才”。这曾是网络最流行的一句话,一语中的,精确地道出了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十三五”期间,中煤新集公司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人才战略,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深化人才工程改革,大力实施人才资源培训开发和人才战略储备,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人才队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队伍质量持续提升,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人才发展通道越发畅通
“感谢新集公司人才职业发展政策,让我们年轻的大学生能够充分施展才华,迅速成长并实现个人价值。”新集公司千万吨数字化矿井-刘庄煤矿的85后副总工程师项可飞由衷地感慨道。
2016年以来,新集公司聚焦人才职业发展瓶颈和问题,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深入推进三大人才工程建设改革,持续完善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实施首席(技)师、资深技师、专业技术ABC岗、队长顾问制等人才管理办法,进一步打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职业生涯上升通道,努力打造纵向进退、横向可交流的职业生涯发展网络。
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注重从生产一线识别、选拔干部,通过公开竞聘,变“相马”为“赛马”,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工作出色、勇于担当、业绩突出的职工有为有位。像项可飞一样从一线技术员成长起来的80后副总级及以上大学生干部多达20余人,有力促进公司提质增效发展。
人才队伍效能持续提升
“同志们,幸福的日子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我们在去年实现较好成绩的基础上,今年还要继续努力,保持良好的势头,争取在单进方面再有新的突破,让大家的钱袋子也再鼓一些。”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公司“十佳金牌队长”杨红进在班前会如是说。
经过上轮煤炭市场洗礼,从区队长到公司管理人员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也得到根本的转变,由以前执着的“人海战术”到目前的主动上装备、减人提效,新集公司人员总数由“十二五”期间最高时的3万人下降至目前不到1.6万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刘庄煤矿从最高时的1万余人优化至现在的4800人,口孜东矿也由原来的5700余人压缩至目前的2200人,减幅高达50%以上,直接成本每年减少7亿元以上,产量进尺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稳步提升,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创新创效。
以杨红进为代表的生产区队,通过装备升级、技术创新,优化劳动组织,综掘队编制由原来的100余人精减至目前的70人,掘进工效大幅提升。2019年,创造了9次单进水平上台阶,并荣获新集公司“十佳金牌队长”称号,公司一次性奖励其10万元,他所带领的综掘三队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5.2万元/年,比公司人均高出近4万元/年。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今年1-9月份,单进上台阶7次,区队奖励金额近120万元,劳动工效持续稳定提升。
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这次长达5个月的脱产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转变,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得到进一步增强,个人综合素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公司第二期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学员侯占峰高兴地说。
为适应新时期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新集公司坚持人才兴企和人才强企,始终把人才培训开发工作提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加以推进,公司主要领导更是亲历亲为,成立以董事长、总经理为领导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机构,密集出台一系列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和办法,基本形成了以公司教培委统一领导、职能部室各负其责、培训中心具体实施的培训范围全覆盖、培训体系全方位、培训实施全过程的“大培训”工作格局。内部自主培训百花齐放,外部委托培训价值凸显,形成了独具新集特色的人才培训开发模式,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闯出了新路子、结出了新成果,
2017年以来,累计开展安全培复训1万余人次,党务、纪检、班队长素质提升等内部专项培训近5000人次。持续开办高级职业经理人、青年后备干部、“乌金蓝领”等外委培训班11期,培训中高级管技人员近600人次,学员综合素养大幅提升,学成归来后,大部分都走上了更高更重要的岗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公司鲜明的培训品牌和培训文化。
新集公司还坚持实施学历提升、交流培养、轮岗实习、顶岗锻炼、名师带徒等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新增国家级技能大师4人、省级及以上岗位技术能手7人、江淮工匠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新增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科技进步奖等市级及以上荣誉132人次。截至目前,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1878人,由2015年末的7.88%提升至12.68%;中级及以上职称1332人,由2015年末的5.73%提升至8.99%;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2742人,由2015年末的12.33%提升至18.51%。(代宜喜 杜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