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车站,就是城市的一张脸孔、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是外出游子心中家的位置。从老南门汽车站、无为西门汽车站、新客运南站到高铁站……无为的车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为人的出行方式也日益便捷,最早的车站——无为南门老汽车站,虽然早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却依旧活在无为人的记忆中。
无为历史上交通是十分落后的。县内公路建设始于民国24年(1935)。当年,首建无城至土公祠路段,连接江堤作公路,上通刘家渡,下达二坝,形成无(城)芜(湖)、无(城)刘(家渡)两条路线。解放后发展较快,至1988年底,全县共有接养公路324公里,其中专业道班养护的279公里,县、区、乡群众包养的45公里。干线公路有军二公路、巢无公路、合芜公路。
许多无为人对老南门车站记忆犹新。无为老南门车站建于上世纪60年代,位于当时无城政治、经济十分繁华的南大街。占地只有几百平方米,售票处仅有两个窗口,墙壁上张贴着无为发往各地的客运班次。候车厅的路面用石子铺成,天花板也仅仅用石棉瓦简单搭起来。厅内放着几十个木质座椅,围墙由钢筋围起来。建筑设施仅有一幢三间二层楼,一楼是售票处,二楼是办公室。一开始候客是露天排队,后来车站建设了简易候客厅,摆放着几排供旅客休息与候车的靠椅,四壁悬挂着汽车路线分布地图和交通规则。以前车站班线较少,多数是本地开往蜀山、土桥、二坝的本地短途线路车,一天也就几班车,只有上午和下午各来回二趟。那个年代的汽车运输还很滞后,车辆少、场地小、业务范围不广,甚至开往外省、外地的省际线路寥寥无几,由于公路状况较差,客运是晴通雨阻,群众出行主要还是靠走。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无为交通市场的发展,后来无为老南门汽车站又逐步开通了庐江、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合肥、南京、无锡、上海、北京、杭州等距离较远的城市班线车。车站周边的老街也开始热闹繁荣起来,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街道两边的商店生意随之旺盛了。住在汽车站附近的人家,理所当然地成了出行亲戚们的中转站。那时,不少出门的旅客,都要赶大早来排队买票,生怕车票售罄。由于每天车子班次很少,汽车一到站,原来有序的长长的队伍就开始乱了马脚,旅客们纷纷争先恐后地挤身进车。年老体弱者,只得留在车门外,唉声叹气,自讨没趣。下车的旅客们,朝着十字街走去,穿过绣溪公园,经过那一条条老旧小巷,趁着空闲在车站周边转转玩玩。
“每天早上车站的播报声可是我的闹钟啊!”家住在南门一字城附近的张先生,从小在无为老南门汽车站附近玩耍的他,说到老南门汽车站可是满满的回忆。据他回忆,每天早上6点左右在家就能听到车站发车的广播声,迷迷糊糊间就能听到父母起来洗漱做早饭。习惯每天早晨听车站广播声的徐先生在搬入新家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有些不适应。“在外求学,毕业留在外地。每到节假日,坐上回老家的车,听着车厢内的乡音,当看到车站的时候,不由自主就会说出‘家到了’!无为老南门汽车站对于我们而言已不仅仅是车站,更是乡愁的另一种载体。”伍先生的话道出了大多数无为人的心声。
改革开放以后,无为汽车运输业得到蓬勃发展。虽然,无为老南门汽车站的客运业务不断拓展,仍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出行的需求。大约在1993年,无为又在环城西路,建造了无为西站(即无为汽车站)。由于无为是个人口大县,曾经有140多万人口,所以时间不长,无为西汽车站也不能满足群众出行需要了。特别是春节期间,从外地回无为,从县城下乡过年的人流,真是人山人海,进出车辆从早到晚一直不停息。2014年1月,新无为汽车南站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才改变了这一交通拥挤的状况。新无为汽车南站建设工程占地72亩,其中车站占地57亩,公共停车场15亩,按国家一级站标准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车站共有15个发车门号,6个售票窗口,日接待旅客可达5000人次,高峰时接待旅客可达10000人次。
近年来,无为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无为市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2019年12月26日,为满足无为城乡公交发展需要,无为将无为西门车站调整为公交枢纽站,解决了石涧等9个镇群众的出行换乘问题。2021年1月16日,投资1300万元的城南公交枢纽站正式投入使用,新购20台比亚迪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的投放使用,解决了高沟等10个镇群众的出行换乘问题,再次提升了无为公交服务水平。两个公交枢纽站互联互通,全市公共交通网络基本构成,20个镇群众出行,都可在两个公交站内实现零距离换乘。不但交通畅通,而且班次多,票价低廉,老年人还可持优待卡免费享受……现在,无为区位优越,优势凸显,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轴”之上、“芜湖核”之内,处在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马芜铜经济圈的交汇区域。随着京福高铁的建成通车,北沿江高速、芜湖长江二桥连接线、芜铜高速、庐铜铁路全线贯通,岳武高速东延无为段、G347、S208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无为对外交通条件实现历史性突破,形成“一环四射”对外大交通格局,大大缩短了与北上广的经济时差,无为市交通事业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时代的脚步匆匆、滚滚向前,凝望着目前还在的无为老南门汽车站旧址,紧闭破旧的大铁门,候车厅内杂乱的桌椅、停车场内遍地的杂草……当年繁忙的客运情景已成为记忆,只有历史还在传述曾经的热闹。看到不远处南门新区高楼林立,新无为汽车南站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真是感慨万千,繁华背后缺少了昔日到处都是提着大包小包的游客,和那熙熙攘攘、鸣笛声声的车站繁荣景象。回忆着一座车站的几度变迁,对无为人来说,也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2年来的发展变化。无为老南门汽车站,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和故事,感动一代又一代无为人的,往往是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一个个场景,一个个形象或一个个细节,无疑无为老南门汽车站就是其中之一。(伍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