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关键时刻,河南能源集团鹤煤公司三矿领导要求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不要“摆架子”,要争着“挑担子”,积极主动为安全生产、节支降耗尽心尽力,出谋划策。笔者为该矿领导提出的不“摆架子”而“挑担子”的做法叫好。
其实仔细想想,“挑担子”与“摆架子”,两者并无直接关系。作为一个党性强的党员干部来讲,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应该如何做?如果能够清醒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越重,负的责任也就越大,那么他就决不会因此摆什么“架子”的,只会勇敢的挑起自己的“担子”。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担子”刚压到上肩,甚至刚接到任命,“架子”就端起来了,说话声音大了,与职工接触少了,工作安排多了,管理落实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琢磨一下,还是一个如何看待“担子”的问题。
无论干工作,总需要一些人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这种领导职务,就是党和人民压在这些人肩上的担子。有些同志能够理解、认清“挑担子”的真实意义,就能够自觉做到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虽然当了“官”,没有“官架子”,不做“官老爷”,不要耍“官腔”,不把自己当“官”看,心甘情愿做人民群众的“老黄牛”和“服务员”。就像我们十分敬仰的周恩来同志,为何他能够那么关心群众,平易近人,鞠躬尽瘁?因为他一直把自己担负的领导职务当作人民交给的重担来挑,而从来就没有把总理当作“大官”来做,视人民为“父母”,真心实意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
“摆架子”不仅是腐朽的等级观念的反映,更是旧社会司空见惯的官场习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摆架子”,全是因于封建思想的影响,这也未必。有些党员干部身上的“架子”,主要还是没有真正挑起“担子”所造成的。挑过“担子”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当百十来斤的“担子”压在自己肩上的时候,主要精力都会集中在如何把这副重担尽快地挑到目的地,哪里还顾得上摆什么“架子”呢?铁人王进喜一把汗水一身油,长年累月工作在钻机旁,他哪会有心思去“摆架子”?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常常是边啃馒头边批阅文件,他何曾想过要在人民面前“摆架子”?
笔者认为:作为党员干部来讲,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的攻坚时刻,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方向,理清思路,找准位置,转变观念,不“摆架子”,少“摆架子”,要敢于“挑担子”,善于“挑重担”。因此,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摆架子”,就一定要多挑工作的“重担子”,多做脚踏实地的工作,多干为民谋利的实事。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干好,人民才能拥护。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挑担子”还是“摆架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敢于“挑担子”的干部不仅是好干部,而且是好“官”,这样的干部人民都会喜欢和拥护。善于“摆架子”的干部是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的干部,这样的干部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为此,笔者建议:党员干部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要多“挑担子”,敢“挑担子”,真“挑担子”,少“摆架子”,不“摆架子”。(许宏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