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不是富贵之门,却是温情和谐的港湾。家里有言传身教的父辈、有尊老爱幼的我辈、有快乐成长的下一辈,有其乐融融的氛围,更有平凡生活的演绎。
父母的“吵架”
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的收入全靠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挣钱,但也不缺吃少穿,父母一直是左邻右舍的和睦夫妻,基本没有吵过架,对子女教导有方。
一天晚自习放学,还没到家门口,便听见父母的争吵声,我纳闷地走进家门,才知道父亲把刚领的工资借给了因为砌窑洞和我奶奶家有旧怨的二爷。二爷有两个儿子都不成器,老大娶了较为彪悍的大婶,刚成家便和二爷分家单过,老二三十几岁的人了还在村里闲逛。二爷家里盖窑洞的时候,把腿摔折了,刚巧被父亲碰到,父亲二话没说,把二爷送去了医院,垫付了医药费,并把自己在外面打工挣的钱全部留给了二爷。那天父母的吵架始于父亲不小心打碎的碗和借钱的事,我进家门后听父亲讲了他认为正确的道理。那年父亲35岁,我13岁。
妻子的“念叨”
2011年,我和同窗上大学的妻子步入了婚姻殿堂。光阴似箭,转眼与妻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过数个春秋。特别是近几年来,妻子对我的包容和理解、对我的帮扶和提醒,让我在疲倦时得到及时慰藉,在迷茫时猛然警醒。
2019年,因工作调整,我从熟悉的矿山救护工作调整到掘进一线从事企业文化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工作的“门外汉”,我只有勤学多问,不断向的领导同事学习取经,才能增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完成工作任务。也曾在工作中出现过迷茫和抱怨,妻子总会善意地提醒我: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学着学着就懂了,抱怨解决不了任何事情,认真工作,踏实干事,总能有收获。在我获得赞赏的时候,妻子告诫我:不要松懈,更不能自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生活中,妻子一直是一个勤俭持家、善解人意的人。在我工作忙碌无暇顾家的时候,她却没有丝毫的怨言,把家操持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老话说得好: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妻贤富三代,妻贤助夫兴。我想,在我和妻子的努力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儿子的“教导”
结婚第二年,我和妻子有了儿子,小生命的到来给家庭平添了很多乐趣。随着儿子的成长、上学,我刻意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上小学的儿子,虽然偶有调皮,但还算是懂事。
去年冬天刚下完雪,儿子闹着要出去玩雪,刚走出小区门口,便被洒落一地的蔬菜和倒在地上屡次挣扎却爬不起来的老人挡住了去路,“爸爸,爷爷摔倒了,快来帮忙”,随着儿子的叫喊声,我紧走几步,上前扶起了住在隔壁单元的大爷。我搀扶着大爷,儿子拎着蔬菜,将大爷送回了家。婉拒了大爷家人的物质感谢,带着儿子走向了雪地。回家后,顾不得换鞋,儿子便高兴的向妻子诉说自己的英雄事迹。
过后,妻子问我,你就不怕人家把你赖上?我说:怕是怕,但让孩子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总是没错的,更何况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我指了指依旧兴奋的儿子和妻子相视而笑。
父亲的言传身教铺就了我人生的底色,引导我从一名顽皮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妻子的念叨使我在迷茫与犹豫不决的时候,给我警示与提醒;对儿子的教导,使他从小感恩、珍惜现有的生活,懂得做人的道理。
而今,经营着自己的小家,承担上孝父母的义务和下教子女的责任,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也算滋润,积极向上的一家向着更美好的生活迈进。(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