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对兴建祠堂、修族谱现象整治规范

2022-03-30 11:22:49
  
13713次阅读


  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乡村“宗祠文化”悄然兴起,各地乡村宗族募资捐资兴建“宗祠”、修族谱,如雨后春笋,新建宗祠大多“富丽堂皇”,花费不小。乡村自发修建“宗祠”,本是好事,说明老百姓的口袋有钱了,村民对村集体的荣誉感在增强。但是,各地兴建“宗祠”、修族谱过程中,出现“攀比风”,重“面子工程”不注重实际;募资的“硬摊派”,有些地方因修“宗祠”意见不统一引发村民相互斗殴;“宗祠”竣工典礼搞铺张浪费,一些地方还请“道士”现场做法;甚至出现一村多个“宗祠”,建成后孝子跟风举行与传统文化相悖的载歌载舞等丧葬活动,建成后(除了用于婚丧嫁娶活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一些地方修建“宗祠”时出现上级相关职能部门与当地村委、村理事长等一起套取国家项目资金等诸多不良现象,应引起地方政府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那么,农村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热衷做兴建祠堂、修族谱的事呢?

  一、自我光宗耀祖的需要。建祠堂、修家谱,一般多由家族中有威望,事业成功的人担任牵头人,经费自愿认捐。不成文的规定是多捐者总能在形式上留下浓重一笔,或在祠堂牌匾上留名,或在家谱上留下重要位置。这何尝不是一种荣耀。

  二、崇拜民间信仰的需要。中国的历史是官方的历史,有家庙、天坛、孔庙、尚书庙等纪念活动场地,有史官记述历史等。历史以来是不允许民间公开建庙、修家谱的。但一直以来,民间对官方的模仿体验一直就存在,修家谱、建祠堂就是对官方信仰的民间模仿。

  三、文化传承的需要。乡土社会特征一个是熟人社会,一个是情感社会。迈向现代化,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弱化,情感链断裂,一切向钱看,让我们内心总是怀念过去。建祠堂、修家谱,能重新唤起人们对公共事务关心,重新凝结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热情,对乡村的归属感增强了。

  四、家族情怀凝聚力的需要。戈夫曼认为,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只是按照剧本在表演。而剧本就是生活场景,而台词就是规则。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我们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终究不过让自己内心认可自己,让别人承认自己。祠堂、家谱作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承,有很强的范围界定,修祠堂、家谱等于是树立了大家族的形象与荣耀。这在农村意义很明显,告诉其他家族我们是个大家族、有历史的大家族,这也是一种安全感的需要。

  那么,现在地方政府和国家到底应该怎么来整治、规范农村兴建祠堂、修族谱中存在的问题呢?

  全国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提案》指出,近年来,全国兴起了一股兴建祠堂、修家谱的热潮,甚至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家谱修编、宗祠修建的公司。在家谱热引起越来越多群众关注和参与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现象,建议加强对“编修家谱”“修建祠堂”“复建祖坟”等热潮的管理和引导。具体建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加强监管。着力进行疏导,避免家谱热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绊脚石,基层政府应加强“宗祠”建设前的规划指导管理。县(区)级政府应因地制宜,出台当地“宗祠”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办法,明确政府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村委组织、村民理事会的相关责任,把文明修建“宗祠”的责任落实到位。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律,不得主动组织、参与历史负面人物的宣传或者旅游资源开发,领导干部不得以官方身份参加任何民间组织的宗亲活动。

  二、明确宗族活动的主体法人及相关责任。加强相关监管工作,加强“宗祠”规范化建设监管,区别对待古宗祠修缮与原址重建或择址新建宗祠。针对古宗祠修缮,应给予鼓励及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针对原址重建宗祠,应做好宗祠修建的重建规划指导及登记备案工作;针对择址新建宗祠,应加强新建宗祠的土地审批以及修建规划的指导及备案登记工作。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及当地村委会要加强宗祠重建或宗祠新修建的巡查监管,督查宗祠建设过程中,要求乡村要量力而行,要重实用,忌搞排场。有条件的村庄,指导村庄将筹集的资金中一部分,建立乡村奖励本村优秀大学生的教育基金,营造良好的重教文化氛围。出台“宗祠”竣工典礼宴请提倡厉行节约的指导性意见,反对宴请铺张浪费,纠偏“攀比风”,提倡厉行节约光荣新风尚。对违法进行此类活动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引导宗亲组织建立完善的费用公示制度,对涉嫌骗捐、贪污的人员要及时惩处。

  三、加强“宗祠”建成后的综合利用。应充分发挥“宗祠”的作用,政府多组织文化下乡与举办乡村文化新风尚宣讲等活动,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条件的地区,把宗祠打造成自然村集中养老服务中心,与居家养老相辅相成,破解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

  四、倡导“重生前尽孝,轻逝后厚葬”的孝行理念。通过举办宣传“最美孝顺子孙家庭评选”、“最美孝媳”等活动,同时出台规范乡村举行丧葬活动的相关管理办法,倡导“重生前尽孝,轻逝后厚葬”的孝行理念,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孝老敬老亲老的文化氛围。

  五、引导宗亲活动与先进文化建设相适应。发布告村民文明修建宗祠的倡议书。充分发挥宗祠的作用,如结合最美家风活动等,引导宗亲组织在修编家谱时,发掘家族传统美德,并对族内成员进行传播。还可以组织发达地区宗族与同源同族的落后地区进行对接,开展扶贫助学等活动。

  总之,加强乡村兴建祠堂、修家谱的整治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宗祠”文化正能量,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对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深远。(伍传平)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