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故人,文明祭祀不能忘

2022-04-06 11:16:33
  
2332次阅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死两相隔,思念无尽时,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 会悼念逝者,追思故人。

  清明虽有时,但人们对于亲人、故友的思念,却不会因为时间而停止。千百年来,诗人们以情意为笔,以思念为墨,在那无数个 抚今追昔的日夜,写就了一篇篇动人心魄的祭文——“清明时节探亡魂,细雨纷飞似泪痕。柳色梅花仍依旧,阴阳相隔梦晨昏。 ”“一年一度雨清明,大地处处闻悲声。守候亲人不忍去,一缕青烟慢升腾。”诗人将对逝者所有的怜惜、不舍与思念,一一捻 揉成文字,字字追忆,声声叹息。那是一篇篇祭文,更是一封封家书,是寄往黄泉永不会得到回音的哀思。在那字字泣血的祭文 之中,人们追念的不仅是家人、挚友,还是那些彼此之间难以忘怀的情感。世间之情种种,有“盼断黄泉路,重逢可有期”的无 私亲情;有“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的刻骨爱情;更有一世相交,终生不负的真挚友情……

  清明时节忆故人,故人也曾忆故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呛然而泪下!人为万物之灵,既自知生死一瞬 ,难免添些烦恼出来。究竟,如何才能不负此身?生死大事,无常迅速,有大寂寞,有大恐惧!有人懵懂,浑浑噩噩地随波逐流 ;有人自警,时时不愿轻抛此身,于是尽可能的发光发热。以期在混茫的宇宙中留下一道痕迹,我来!我见!我存在。也有些人 ,或痴于情,或迷于物,或贪,或嗔,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是谓游戏人间。他们燃烧着自己的欲望,想要得到更多,想要拥有 更好,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更好,更优秀,更值得,此心不息,永无止境。然而,俗念无益,为一己之私,穷其一生,也难以满足 一己之欲。什么原因呢?天地生养万物,你无时无刻不在消耗天地的能量,但你又为天地贡献了什么?何况,父母的养育,师长 的教化,朋友的相助,别人的劳动滋养……你得之,但你又有什么能够回报他们?一针一线,一食一饭,一饮一啄,因果不爽。 做人,不可不知感恩,可感恩,不意味着随便的牺牲自己。而是随世而移,应时而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这个 道理。先知自爱,再由己推人,爱家、爱国,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你真的爱自 己,才会知道怎么去爱别人;而当你真的去爱别人,你才有自我进化的能量。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后其身而身先,外 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如是,年华不被虚度,人生既可尽情尽兴,又不至于“老大徒伤悲”、一事无成。清明 凭吊,薪尽火传,今日宜痛快淋漓地追忆遥思,而我们的一生永远都是宜自省、清明,人生成就,即在其中。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回乡祭祀先人、缅怀逝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因当前国内疫情多发频发 ,部分地区出现疫情严重外溢现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许多人不得不呆在原地,不能回 乡上坟祭祖了。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又是一年思故人,清明,是祭祀祖先、寄托哀思的日子。清明,既是 节气,又是节日。“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然而祭祀活动中随地烧纸焚烧冥币,火光四起,烟雾缭绕,既污 染空气、损坏城市道路,又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容易引发火灾。

  烧纸祭奠,缅怀亲人,寄托哀思,无可厚非,但也是一种与城市文明不协调的习俗。我们既要理解,又要做好文明低碳祭祀的倡 导工作,带头遵守国家当前的防疫制度,带头移风易俗,告别不文明祭祀的行为。

  防疫安全,人人有责。在这个非常时期、关键阶段,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保护您和家人健康,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我们要积极配合政府,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扎堆,齐心协力战瘟疫。

  城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思亲莫让烟尘扰,低碳祭扫慰先人,清明祭扫,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倡导 通过网上献花、网上寄语、“云”祭祀、书写祭语、工作人员代为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先人,追忆先人留下的好家训、好 家风和生前感人故事,让清明节成为传承逝者良好品德,激励后代努力奋斗的文明载体。

  倡导祭奠英烈,传承英烈精神。积极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向英烈献花、书写感言寄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瞻仰英烈 事迹,学习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从而铭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礼敬先烈先辈、感恩幸福生活。

  文明祭祀、从简从俭,是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形成新时代文明新风的时代要求,更是当前做好疫情防控的紧迫需要,让我们行动 起来,共克时艰,携手共度一个文明、绿色、平安的清明节!文明祭祀,从你我做起,让我们共同携手,用更文明的方式表达对 先人的怀念之情,让城乡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伍传平)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