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供销社,是供销系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立足我国长短期经济做出的战略布局。一是短期来看,弥补增长缺口。年初我们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5,但前三个季度只实现了3.0%,后一个季度要实现2.5%的增速显然比较勉强。合作社2021年实现6.26万亿的营收,如果今年增长率达到36%,即营收达到8.56万亿,去年增长是18.9%,也就是如果销售额新增2.28万亿,那么按照2021年我国GDP总量为114.37万亿为基数计算,将可以实现5.5%的增长目标。
二是中期来看,助力实现“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难点和痛点都在农村,都在基层,如果以全国的供销社为枢纽,构建国家可控的物流网络和产业链,真正打通了统一国内大市场的阻塞点和痛点。
三是长期来看,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就是振兴农业,而农业的根本在于土地。我们现行的土地制度使土地分散难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难以形成现代农业和规模农业。如果供销社切实承担起土地流转的工作,那么就解决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分散问题,真正构建了农业振兴的基础逻辑。
但是,当前重提供销社有几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一是究竟是“服务于民”还是“与民争利”?如果供销社还是坚持售卖农副产品来盈利和运转,那么就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毕竟农村不缺小超市也不缺乏农副产品经营的经验和人才,而且置于商业竞争之下的农家超市可能更能提供有质量保证有优惠价格的农副产品。如果供销社经营土地流转,甚至土地贷款,招拍挂等业务,那么是弥补市场缺陷,弥补市场失灵的好办法好措施。也就是说,真正决定是服务与民还是与民争利的主要区别,不是供销社这个名字而是主营业务。
二是如何克服国有企业的体制僵化和低效。国有企业由于股东缺位,难以避免可能会形成委托代理问题,会形成大锅饭思维,干好干坏一个样,奖惩制度缺乏的老路。供销社的改革,应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董、监、高体系,竞争性市场性选拔人才,克服国有企业的僵化和低效。
三是如何防止垄断产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经营土地业务,必须具有垄断属性,由于“天高皇帝远”导致基层缺乏监督,会使权力集中在个别个人手里,难以避免形成权力寻租和腐败。需要理顺垂直领导和地方监督的关系,需要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真正把好事办好。(作者:代伟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