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一个全球人类特别关注的日子——世界环境日。这天清晨,在四川省首座储气库牟家坪三维地震采集工程项目工地上,测量工喻体国像往常那样起了个早,匆匆吃了早饭就随同伴前往工地。跟随仪器放样信号,径直来到一片竹林下,确定天空、地面无障碍物后,心翼翼的扒开落地的竹叶,按GPS定位,测下了当天施测的第一个检波点。一旁的辅助工随即插下写有测点编号的小测旗,在距测旗约20公分的四周涂抹可以降解的颜色涂料,再撒下可降解碎纸屑,在一旁的竹子枝丫上系好可回收彩条。一个测点就这样完成了。
在地处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长宁县、高县、南溪县、江安县5个区县、17个乡镇400多平方千米的施工区域工地上,作业员工在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施工,这只是一个缩影。
“保护好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勘探作业,就是要做到天天都是环境日。”谈及作业中的环境保护,项目施工负责人这样说道。
做好精细踏勘,从施工设计开始把环境保护纳入项目运行控制指标。为摸清项目环境情况。项目施工方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在项目敲定后,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施工区域,对环境生态保护、水库、水域、林区面积和区域、当地天气(洪灾、泥石流、雷暴)等进行详细查看搜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工区植被发育,以竹林为主的林区覆盖率达60%,柑橘、花椒、梨等经济作物遍布。同时还有“七洞沟风景区”、“佛来山风景区”、“蜀南花海”和“蜀南竹海”4个风景区和4个中型种植园)等。在施工设计时据此,技术人员精心设计。从尽量不对这些区域环境造成影响考虑,在确保完成地质任务的前提下,对规划布设的测线和测点,采取偏移或减少点位,做适当调整。
严格执行地方环保标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负责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的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物探210队及测量、钻井、民爆、排列等工序队种,先后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法》、地方政府《水资源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施工中严格执行地方的环保规定,尽可能减少对测区内植被的损坏,合理处理生产和生活垃圾等。
施工区域穿越大量的竹木林区,作业防火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清晨出工前,现场管理人员都要收缴作业人员的火源(抽烟用的打火机),晚上回到驻地时又发还他们。
项目施工从3月下旬铺开以来,截至6月6日发稿时,项目第一道工序测量施工作业已接近尾声,钻井、民爆、排列工序按施工计划稳步推进,资料采集已于6月2日正式开炮作业。整个项目施工保持了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的良好态势。
这天夕阳西下时,记者一行从工地测线上出来。回头望去,远山近岭林木葱郁,不远处稻田全被翠绿覆盖。就在测点旁,有鸡鸭“嘎嘎”“喔喔”相互追逐,像是唱着歌儿悠然走过。农家院坝边栽种的晚熟李子树挂满了果子,几个小孩正攀枝弄丫,采摘已经成熟的李子,一丢进嘴里嚼得“咯嘣”着响。想起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情其景,多么相融。而四川省首座储气库工地上那些作业人员,则把每一天都当作世界环境日,自觉保护生态和环境,做美丽中国的行动者。(陈茂 何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