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沟气田巴1井正式入选中国石油首批工业文化遗产

2021-09-28 12:31:18
  
1459次阅读


  9月27日,在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系列成果发布会上,西南油气田石油沟气田巴1井旧址正式入选中国石油首批工业文化遗产名录,是继获得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巴1井斩获的又一殊荣。

  巴1井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石油沟村,于1937年10月28日开钻,1939年11月25日钻至井深1402.2米嘉陵江统第五组地层时获得工业性气流。1940年7月投产,日产天然气1,4150立方米。

  自1940年开始,巴1井每日约产80个大气压的天然气150瓶,抗战期间供应重庆南岸海棠溪至土桥、海棠溪到南温泉段的公共汽车,以及南岸汽车轮渡。巴1井的天然气开发利用为抗战大后方建设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提振了军民抗战士气,增加了全民抗战信心。解放后,巴1井产气汇入巴渝线,为三线建设、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1968年气田停产,巴1井累计采气418.3万立方米,产油15.0吨。

  以石油沟气田巴1井为代表的工业文化遗产,见证了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这些宝贵的精神地标和文化符号,承载着珍贵的历史回忆,蕴含着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川油精神的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发愤图强、锐意进取。

  一直以来,重庆气矿高度重视对发展历程中留下的遗址、史料的保护,并充分发挥其石油精神、企业文化宣教平台作用,成功申报巴1井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重庆市文物保护领域石油天然气能源工业的空白。同时,重庆气矿充分利用巴1井集团公司工业文化遗产,持续推进巴1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然气工业科普教育基地”的规划设计。把巴1井作为建设油气行业红色教育窗口,从抗战文化、石油精神,充分再现了川东石油人用天然气能源支援陪都重庆抗战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成为了坚定员工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巴1井成功入选中国石油首批工业文化遗产,为进一步讲好石油前辈的故事、讲好开油找气的故事、奋进的故事,为铸魂育人,提升企业内外形象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张虎)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