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煤新集公司口孜东矿通过锚索吊梁支护技术应用,突破了千米深井复杂地质条件对矿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形成的制约。通过这一关键技术突破,积极带动了该矿整体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1-11月份该矿累计原煤生产474万吨,全年煤炭生产500万吨达产目标基本实现。
多年来,由于千米深井,巨厚松散层、软岩特综合地质特征,该矿始终处于巷道失修率、返修率高的被动局面,随之带来的是生产接续紧张,工作面安全生产组织困难,先进智能装备功效发挥受到限制。自该矿井2012年投产以来,一直处于奋进“达产”目标的前行道路上。
为攻克千米深井支护难题,该矿曾专就深井支护技术方面进行过大量技术攻关,一方面与国家科研院所合作了“一次锚网索喷+二次锚网索喷+注浆”、“三位一体”充填式复合支护”、“煤巷复合支护形式”等尝试。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科研项目,采用高压锚注-喷支护方案,进行了示范巷道建设等,加强千米深井的围岩控制实践探索,取得了非常多的、宝贵的支护数据和经验。另一方面,该矿坚持科学实验和自我实践“双条腿”走路的方式,围绕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积极开展支护工艺改革创新。
据了解,该矿锚索吊梁支护法,过去较多使用在“吊装间”等高大净空场所的支护。今年以来,该矿为适应7.2米大采高支架智能开采及两巷运输对设备空间的需求,创造性地将以往两巷支护方式,全部改成了“锚索吊梁”支护,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根本解决了巷道支护“用得好”、“稳得住”的问题。做到了一次性将巷道修出来,后期不再进行大的修复,解决了巷道修复作业集中与矿井人员队伍少的矛盾。
“现在,我矿煤岩巷全部采用锚索吊梁支护,基本解决了悬在我们多年未解决的头‘顶’大事。将四根锚索,生根在稳定的岩层中,拉着“工字钢”护住顶板,相当于一个个‘倒栽’的工字钢棚,且由于做到了‘主动’支护,支护效果又远大于工字钢棚的支护强度”。提及锚索吊梁支护法,该矿生产技术负责人自信满满地对笔者说。
该矿用简单、便捷的支护方法,有效解决深井支护难题的消息不胫而走。10月中旬,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皖南监察分局及皖北煤电集团一行工作人员到该矿考察后认为:千米深井高应力、强采动、大变形,开采效率低等,一直是制约国家深部资源开采的难题,口孜东矿“锚索吊梁”支护法,对于解决皖北同类型矿井支护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宝贵经验。(计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