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峥嵘,芳华依旧,以史为鉴,砥砺前行。恰逢建团百年之际,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的光融史者团队开展“百年团史”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听、说、读、写、看” 5种形式,以有声电台、微视频、团史读物、征文、系列文创等为载体,全方位回顾百年来党领导下共青团的革命事迹和奋斗历史,用多样的新媒体技术为青年运动史注入新鲜活力。
行在实处,宣讲“青春红”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红色资源承载着红色基因,是开展团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光融史者团队的130余名团员回到家乡,走访挖掘当地的红色青年故事,并用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进行记录。
“这里是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6号,1920年,俞秀松等八名青年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样身为青年的我们,要追寻共青团先辈们的足迹,牢记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在上海团中央旧址前,光融史者团队成员王绎乔正在录制“百秒团史”视频。镜头前的他佩戴团徽,娓娓诉说着俞秀松组建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红色故事。来往游客与当地居民纷纷驻足听讲。
在全国百余个省市区县内,光融史者团队的成员们将团史故事带到当地红色地标,在实地进行讲解与宣传,在实践中深入感悟共青团百年不朽的青春力量。
“听、说、读、写、看”五个维度是光融史者团队在此次活动中的五大着力点,分别对应有声电台、微视频、团史读物、征文、系列文创等栏目。借助新媒体技术重点打造5D元素,从而全方位、立体地展现青年运动史,是活动的亮点所在。
实地寻访结束后,团队将调研所得素材进行花样二创,倾力打造5D成果。
2月12日凌晨,“百秒团史”系列故事视频的第一集——“江姐:牺牲战斗到最后一刻!”在四川农业大学团委B站号上悄悄发布。视频上线第二天便引发广泛关注,观众纷纷留言期待下一集。据悉,该系列视频共100集,将在B站、抖音等平台陆续发布。团队视频组成员吴启杭介绍,视频的首尾片段由视频组创作,融合了“光融史者”的团队名及团队标识。每期视频均以团队各成员在家乡自主拍摄的团史故事视频为主体。
“我们的任务是对团史故事进行质量把关、修改润色,力求将故事写得生动具体。”连续三天都在“挑灯”修改文档的王书贤是团队文案组的成员。在收到杨闇公的故事后,王书贤在网上翻阅了半个多小时的资料,梳理了人物生平及故事的来龙去脉后,方才动笔。“我之前对杨闇公这个人物并不熟悉,只有多查多看,了解得越多越全面,才能做进一步的完善。”简单的一份故事,她反复修改了四次,眼睛酸涩却乐此不疲。在文案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130份团史故事修改完毕,成为后续团史读物、有声电台等栏目的重要素材。
此外,千里团歌接力唱、特色IP形象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宣传团史的趣味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创意传播,增强感染力
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记录着一代代中国青年挺立时代潮头、勇担历史使命的光辉事迹。紧跟时代,用新媒体技术鲜活青年运动史,引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感知体悟党团史,让红色血脉在青年群体中赓续不断,是光融史者团队的初心。
被问到如何想到利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方式时,团队负责人王欣然谈到:“《觉醒年代》、《叛逆者》等红色主题影视剧和红色研学在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红色文化的主题尽管严肃,但也可以很有吸引力。创新传播方式,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厚重的团史也可以感染青年。”
据悉,光融史者团队目前正在全力推出更多团史相关的新媒体作品,并依托团队背后融媒体中心下属的“微观川农”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团委 ”抖音等6平台传播渠道,探索更大的宣传可能。(作者:陈媛媛/文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