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增加8万方气

2022-03-14 09:44:42
  
859次阅读


  3月13日,气温飙升至30度,冬天跨入夏季,来得太突然。由于疫情,在足203H1平台坚守76天的邵林和彭文两名员工,仍然在井场对3口井精心“呵护”,不敢有丝毫松懈。

  “已得到通知,3月15日可交班回家。”工作34年、今年57岁、2年没在家过春节的邵林电话里告诉笔者。

  正是邵林和彭文2名员工在平台的坚守,从2月8日到3月13日,平台3口井每日轮流放喷提液累计39次,确保了气井正常生产,每日增加8万立方米天然气,平台累计产气339.79万立方米,交出了一份合格“保供”答卷。

  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足203H1平台,是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永川作业区运维管理的有人平台,是主力产气平台,对区域保供起着重要作用。

  去年10月,邵林和彭文来到平台工作。面对新技术和新工艺,他俩主动出击,抓住技术人员来平台出差时机,就“疑难杂症”虚心请教,在工作笔记本上记下要点,反复学习,直至记在“心田”,为后序管理平台夯实了基础。

  今年春节前夕,当邵林和彭文听说对班2名员工已经3年没回家过春节,他俩主动放弃回家过年的念头,留守平台过春节。

  然而,3口气井生产就像小孩的“脾气”猜不透,今年1月就开始出现不稳定迹象,这个时段正处于冬季保供的关键期,邵林和彭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他俩对3口井采取精细动态分析,针对性制定“一井一策”举措,倍加“呵护”气井。

  1月29日,凌晨4时,室外下着中雨,气温2度,正在巡检的彭文发现空压机变频器烧毁,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平台关井。他迅速检查原因,排除故障,重启电源,启动备用空压机确保了气井的正常生产。

  数九寒冬的足203H1平台,两栋活动房,空旷的井场坝,寒风吹过,着实让人感受到寒冷。为“照顾”好3口气井,邵林和彭文每日根据气井的生产情况,轮流开展1口或2口井的放喷提液,旨在确保平台日增8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输往下游用户。

  而每日的放喷提液时间短则2小时,长则8小时。寒风里俩人轮流呆在采气井口和设备区,手冷了吹口热气,脚冷了跳下,注视着气井的瞬息变化……

  “除夕夜,我们在平台守着气井,听到周边农家鞭炮声,说心话,还是想家。工作总有人去干,苦了我们,幸福了万家。”工作24年、44岁的彭文与笔者聊起时,这位1.84米的大个眼睛有些红润。

  因气井产水带出杂质较多,磁浮子液位计经常卡堵,若不处理连锁状态下会切断排污,导致气田水进入集输管线加速腐蚀。他俩先后4次关闭液位上下阀门泄压,拆下法兰取出磁浮子并清洗,清洁液位计内脏物,排除了分离器磁浮子液位计故障。

  难怪负责管理足203H1平台的足202中心站站长崔凯直言:“平台2名员工舍小家,顾大家,坚持每天提液,每日增8万立方米天然气,较好地践行了石油人的社会责任。”

  今年春节期间,永川作业区近80名员工坚守岗位,及时处理供气设备故障,想方设法挖潜气量,保证了千户万家的火焰更旺。(通讯员  李传富)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