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万州作业区认真研究气田各阶段开发特征,分析剩余储量分布和气藏潜力以及气井生产特征和产量影响因素等,制定出合理的气藏气井挖潜 措施,多举措开展动态分析工作,为挖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助推作业区高质量发展步伐开启新征程。
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动态分析管理模式。将动态分析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成立动态分析专题小组,简化动态分析程序,并通过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考核,责任落实到人,以确保动态分析工作有效落实。严格执行“以受控系统为载体的日分析”、“以周生产例会为形式的周分析”、“以动态分析 卡为手段的月分析”、“以动态分析会为模式的专题分析”的动态分析管理模式,以确保动态分析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技术人员分片对单井实施生产 动态跟踪管理,并要求其每月上报动态分析卡,并将每月动态分析完成情况纳入业绩考核,以形成动态分析工作质量标准。学习《重庆气矿老井挖潜增 效奖励管理办法(2017年版)》及《重庆气矿基层生产单位2022年老井挖潜增效奖励实施方案》,加大激励约束,精细生产组织,狠抓老井挖潜,确保产 量任务完成。
加强气藏动态监测,持续推进动态分析。根据气矿下达的动态监测指标,制定了万州作业区2022年动态监测计划大表、万州作业区无人值守井巡检计 划表。根据每口井生产情况制定了气田水全分析等计划,同时将动态监测计划与无人值守井巡检计划相结合,按计划开展无人值守井井口现状调查及压 力监测。通过加强对各气井的动态监测工作,为动态分析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建立动态分析台账,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收集气井压力、产气量、产水量等一线生产数据,整理井下套管、油管、井下工具、堵塞等情况,建立管网 、增压、机泵、气田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基础资料,并采纳井站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以摸清气井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地层水、井下问题、地面工 艺等不同影响因素的气井分门别类进行分析。
明确动态分析思路,把握动态分析方法。作业区技术骨干与班组人员摸清高峰场气田剩余储量及储量分布,判断潜力气藏,明确潜力气井;其次对气 井井底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地面工艺开采适应性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是对气井生产阶段进行分析,对各阶段生产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了 从气田到气井,从井底到地面,从产量平稳阶段到产量递减阶段逐步分析,全面分析的模式。峰008-H1井是作业区高峰场气田的一口生产气井,剩余动 态储量为4.51亿方。由于气井进入开采后期,井筒出现积液的现象。为了维持本井产能,生产技术人员全面深入分析,提出增上智能泡排装置实现连续 泡排开采的建议,预计每日增产1万方左右。(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