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11点,夜色弥漫的重庆气矿开州作业区基地办公楼会议室却灯火通明,里面正在敲击键盘的9名员工是《老气田数字化转型升级关键控制智能 化技术研究》的集中攻坚人员,其中,负责疏通思维淤堵,把握节奏的是作业区的经理廖敬,其他8名员工分别是技术的分管领导、技术骨干和技能专家 。
老气田数字化转型升级研究,是西南油气田公司2021年下达给重庆气矿的科研项目,包含了气井远程开关、气井智能生产、气田水回注站无人值守技术 、压缩机组一键启停、管道电位监测与分析等6个子课题,对实现老气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气田,大量节约人力资源和维护保养具有重要意义。
“人数减下来,水平就要上去。油公司改革倒逼我们开展科技攻关。”廖敬说,“如果这些课题全部实现,我们就能在满足天然气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从前线井站撤出30%的操作工人,为满足重庆气矿2025年减员900人的硬性目标提供保障。”
开州作业区作为该项目的主办单位,针对科研项目材料涉及技术面广、内容层次深、报送时间紧的特征,采取了“集中攻坚”的办公模式,将作业区大 会议室作为办公地点,由作业区经理作为课题组长,负责确定研究思路、组织协调项目研究过程并审核总报告,分管领导及技术干部、技能专家按计划 和分工进行主管课题的报告采写。
周末的“脱岗”操作让员工高度专注于研究,现场安静又暗藏追赶的积极氛围。“同事们都在严谨地工作,女朋友打电话来我都不好意思接。”负责技 术攻关和现场实验的工程组负责人张益说道,“自学校毕业后,很难有这样独立的时间开展团队技术攻关,我很享受这份专属于技术的静谧,无心干杂 事。”
集中办公消除了办站间合作交流的距离,起到“有疑惑马上解答,有灵感马上碰撞,有需求马上满足”的效果。
“扭矩测试仪谁有?”
“我帮你找合作的施工队借一个。”
“施工队的我用过,量程60牛米起步,不适合这个阀门。”
“开州工具店我跑遍了的,熟得很,马上帮你问。”
三言两语间达成跨办站协作,分析阀门自动机构扭矩所需的冷门工具——扭矩测试仪,仅用2小时就完成了从选型到采购再到办公点的整个流程。
这场集中攻坚会一共进行了36个小时,员工们集智聚力的成果都体现在了《老气田数字化转型升级关键控制智能化技术研究》5万余字的报告中。里面所 涉及的川东老气田现状分析、关键操作评价分析及6个关键课题,涉及层次丰富,逻辑准确清晰,数据应详尽祥,既有强专业性的核心推算,也有实打实 的精准数据,能为老气田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撑,推动建立老气田在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新管理模式,提升老气田开发效益。(李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