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6小时

2022-04-18 11:52:36
  
1521次阅读


  4月16日13:10分,随朱沱镇民用气恢复供气,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永川作业区连续奋战42小时40分,朱榕线A段隐患治理工程划上圆满句号,较原计划提前6小时,3家用户开启正常用气模式。

  25年运行、低洼处存在内腐蚀让管线安全输送存“病因”。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保供能力、适应市场发展作业区亮出“底牌”,朱榕线A段隐患治理纳入议事日程。

  前期现场踏勘、管线预制、焊接、停气碰口方案编制、隔离方案编制、用户协调等系列工作准备就绪,只待开弓射大雕。

  14日18:30分,鹿3阀室关闭出气,“战斗”悄然打响。关朱3井和朱4井井口阀门、朱2井场站点火放空、停松既民用、氮气置换天然气、场站隔离上锁,每个环节井然有序。15日00:10分,管线和场站具备开口施工条件。

  15日8:30分,当日气温最低11度,断崖式降温近20度,天空下着小雨,4组人马分赴7个施工点,拉开最后的“总攻”,而朱2井站是本次施工的“要害”,集中了两个管焊组的力量,与时间赛跑的硝烟萦绕在朱2井站上空。

  测体温、查健康码、登记信息每道手续一个不漏,管控疫情风险必须到位。朱2井站当班员工雷红兵按规定做着每个动作。

  技术交底、确认上锁是否到位、安全措施核实等工作,在雨中马不停蹄推进。9:30分,朱2井场站率先开口,紧接着线路上的各点,纷纷点火组焊……

  发电机的轰鸣声响彻工艺区,说话声小了都有些听不清楚。朱2井站的属地监督黄安仍在雨中坚守,来回注视着每个点执行安全措施的到位率。

  发电机轰鸣、雨下着不停,施工紧锣密鼓。脸上挂满水珠、透明雨衣粘满泥土的施工人员双眼紧盯每道焊口、每段下料尺寸,生怕出现差错。

  13时,米饭、炒胡豆、花生米、碱菜成为15名现场作业人员的午餐。大口吃,快速咽,只为与时间争快慢,让用户早点恢复用气。15分钟后,发电机又响起,继续“战斗”。

  雨从施工人员的安全帽上由点变成线往下流,他们毫无查觉,仍然细心组焊每段管线。

  与此同时,站外的6处焊接在克服各种困难后,加紧快速组焊,没有丝毫松懈。每个时段在临时组建的群里汇报工作进度,鼓劲、加油往前追。

  天空与施工较起了劲,雨点打在脸上有点冰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整个场站开启了挑灯夜战模式,施工人员的肚子开始了“闹革命”。

  19:30分,晚饭送达站场外,施工人员放下手中的活,端起盒饭大口大口的吃。或许是饿的原因,每人吃起来都很香,脸上露出了笑容。饭后顾不上休息,又投入“战斗”,此时的雨仍然继续。

  16时1:36分,朱2井场站内最后一道焊口完毕,全线整体焊接结束。7时,25道焊口通过检测合格,鹿3阀室开始氮气置换空气、管线升压、升压验漏合格,全线恢复供气。

  作业区在此次“战斗”里,不仅消除了管线的安全隐患,做到了疫情期间施工风险管控到位,而且还缩短了用户的停气时间,较好地践行了社会责任。(李传富)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