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实处铸就铁军,走在前列勇做先锋!自重庆气矿卧龙河集气总站建站以来,班组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石油“标杆”班组等多项荣誉。班组员工在设备设施、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利于生产实际的发明创造,形成了聚众人之智慧,解生产之难题的良好局面,并将创新成果合理运用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技术创新,先后共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3项,推广运用9项,专利转让1项,创新、创效成果84项。
全力进行人才培养,把小班组建成人才智库,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传统。
“我刚到卧龙河集气总站的时候,集输气量还处于高峰时期,从总站输出的天然气要进入川渝天然气集输管网,担负着四川、重庆两地的民生保障。单单就重庆市而言,就承担了全市80%的供气量,我觉得责任很大、很重,也很光荣。”时任卧龙河集气总站班长张敏说。为了让班员快速成长,担负起历史使命,班长张敏下定决心: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张敏回忆,他们针对员工构成情况、技能水平和晋升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青年员工成为骨干,推行人员储备,形成梯队成长,持续保持班组活力。
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为班员量体裁衣,打造了旺盛的造血机能,班组内自身建设和人才输出形成良性循环,而一批批从卧龙河集气总站走出去的优秀先进,也成了全体员工爱岗敬业、发愤图强的内生动力。
一代代交接棒后,卧龙河集气总站的班组学习已经顺应时代发展有着更多创新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岗位学,瞄着生产学,活学活用,培训也更讲求竞技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随着物联网信息化的发展,让传统的“值守岗监控盯盘,巡检员现场动手”的上班模式捉襟见肘,2019年,在重庆气矿物联网信息化在老气田试点集气总站时,站长兼支部书记的胡波就为班组定下目标,他们提倡精一岗通多岗,要成为复合型人才,与自己岗位相关联的知识都是学习的目标。“不懂就学,有问题就问,没有什么困难能难住我们班组。”
为了扩展眼界,他们不满足于气矿信管部分派指导人员的理论学习,商量着想与承包厂家开展一对一,手把手的实操培训。不曾想,作业区知道他们的计划后,积极协调承包厂家,为他们解决了实际想法,作业区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给予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
练为战、学为用,从卧龙河集气总站出发,23名科处级干部、26名技术技能专家、骨干走上了领奖台、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杨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