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评出近期全球科技行业最引人注目的3件大事,苹果公司会独占其二:第一,一手缔造苹果王朝的乔布斯去世;第二,乔布斯的遗作iPhone 4s开卖;第三,谷歌联合三星发布安卓4.0系统及其定制手机Galaxy Nexus。自移动互联时代开始,乔布斯带领着苹果从手机新丁到如今独霸王座,只用了区区5款产品。这个前无古人的纪录离不开乔布斯坚持的封闭原则,即只使用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在这个系统内研发自己的产品,所有的硬件都要为系统的用户体验让路,同时也能籍此对第三方应用进行把控,形成自己的盈利链条。如今,在苹果“自给自足”模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开始尝试软硬兼施的模式。
谷歌收购的马太效应
不久前,一条收购消息让整个手机行业大为震惊。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一个是安卓系统的研发者,一个是安卓系统最忠实的追随者,从此谷歌有了自己的军工厂,一个比苹果更苹果的厂商诞生了———苹果自己并没有硬件生产能力。虽然谷歌宣传在收购达成之前,已经广泛征求了合作伙伴三星、HTC、LG、索爱的意见,厂商们并没有表示反对此项收购,而且此次收购有助于完整安卓的专利链条,进而让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们避免专利诉讼。但是业内的声音其实并不像谷歌所说的那样平和,所有的合作厂商们都在暗暗担心,当初承诺不会涉足硬件制造的谷歌,如今已经变得能文能武,对于安卓这个更新频率相当高的系统来说,摩托罗拉是否会借助谷歌优势,第一时间获得系统更新或者率先推出新系统的产品,这些都是未知数。如果担心成为现实,只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正是基于此担心,韩国政府甚至公开建议三星和LG一起研发手机操作系统,避免在操作系统上受制,之前三星已经在研发自己的Bada系统,并推出了几款市场反应不错的产品。另一方面,拥有自己操作系统和生产能力的黑莓迅速成为各种收购传言的中心,一时间,业界仿佛达成了共识:系统、硬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不受别人控制。
第三股力量的崛起
北美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多势众的安卓系统依然是第一大系统,占据了40%以上的手机,风光无限的苹果只能排第二。在安卓和苹果占据了手机市场大半江山的情况下,两个昔日大佬构成的第三股势力正慢慢开始崛起:微软和诺基亚。这两位大佬一个是软件霸主,一个是手机老大,他们都曾在各自领域里呼风唤雨,但是移动互联大潮实在来得太快,他们没来得及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就被甩在了身后,如今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选择了合作,不久前两家达成的合作战略协议其实就是将彼此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微软+诺基亚,也正好符合软件+硬件的新竞争潮流。
根据数据显示,微软旗下的WP7手机自发布以来,销售业绩一直平平淡淡,今年前三个财季,总共才售出140万台。在手机系统上,微软成功延续了自己在桌面系统的自负———只有用户来适应操作系统,而不是系统适应用户,最初的WP7系统连复制、粘贴这一基本功能都没有,而微软工程师竟然认为使用这一系统是不需要这两个功能的。结果就是市场给了微软的固执一个响亮的耳光,在新版的芒果系统中,微软老老实实地加入了复制、粘贴,并且将之前用户反馈的很多弱智设计和漏洞一一更正。事实证明,微软这种老牌厂商,只要他愿意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其产品还是值得信赖的。如今,芒果系统还没有正式发布,已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同时有数个厂家的十余款搭载芒果系统的产品将集中发布。或许未来几周之内,一股新鲜的芒果风将在手机界吹拂,其中,诺基亚与微软深度合作的数款手机是人们关注的中心,届时我们将有幸一起见证这个昔日的巨人是如何重新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地位和荣耀。
软件控制渐成关键
虽然如今的竞争模式正在向苹果化演进,但是对于厂商们来说,其初衷并非完全一致。还是以苹果为例,苹果没有硬件制造能力,或者乔布斯认为苹果不需要生产硬件产品。他们仅仅靠着对操作系统的严格把控,由富士康等代工厂生产出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收入的iPhone、iPad,这些打着乔布斯Logo、运行着独一无二IOS操作系统的产品构成了苹果帝国的根基。
与苹果不同,安卓诞生之初就是以开放源代码为卖点,进而形成了开放系统联盟,谷歌只负责设计原生安卓系统,各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在原生系统上加载自己的用户界面,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虽然三星、HTC、LG、索爱等很多产品都是用的安卓系统,但是在操作界面上却是各有特色,不像苹果手机那样高度统一。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最大化厂商的意愿,让他们推出更多有自己风格的产品,从而也让安卓系统操作界面更加漂亮,要知道,原生安卓操作系统的界面是非常朴素,甚至有些难看的。但是这样给厂商的自主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比如在安卓系统升级之后,手机厂商们未必会同步更新自己产品的系统版本,这就使得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安卓系统同时存在,版本的多样性以及不可控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谷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目前正在想办法将分化的系统版本重新统一,以保证用户体验,但是享受惯了自由定制的厂商们未必肯买谷歌的账。
有安卓的前车之鉴以及苹果的成功,后来者微软在这方面早有自己的一定之规。日前,微软Windows Phone部门总裁安迪·利兹表示,微软会对Windows Phone系统的定制进行一定的限制,以避免平台分化。利兹明确表示:“我们允许OEM厂商增加元素,但不能替换元素,方便他们拓展平台。比起替换掉平台中的功能而言,这种战略更好,这不是限制,而是为了避免分化。”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运行Windows Phone系统的手机,将会拥有也只能拥有微软定制的操作界面,不同厂商的不同产品只能从Logo上加以分别,而从利兹的态度来看,即使是与微软抱团取暖的诺基亚也不例外。对于这种千人一面的手机,市场对此如何反馈,只能等到产品上市之后才能知道。
或许,等到微软+诺基亚的产品大规模上市之后,我们就将迎来一个新的格局,三个平台,每个平台都以一个对软件和硬件控制得心应手的巨头或者集团为核心。三足鼎立的结果究竟会如何,消费者们才是最终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