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当代雷锋爷爷”曾宪如

中国企业报道 作者:夏斐然  2012-04-18 阅读:
核心提示:——记长江师院 “彩虹之家”82岁志愿者曾宪如

  ——记长江师院 “彩虹之家”82岁志愿者曾宪如

  在重庆市涪陵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寻找身边的活雷锋”颁奖仪式上,只见一位82岁老爷爷戴着眼睛、笑合合迈着稳定地步伐、一步一步走向领奖台上,他就是一直为江东留守儿童的“彩虹之家”默默付出——曾宪如老人,被授予了“当代雷锋”荣誉称号。当曾爷爷被大学生们搀扶着上台时,他说:“我还走得动、做得动,我要对得起‘当代雷锋’这个称号”。数百名师院师生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长江师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3月26日,在学雷锋月活动中隆重开展的一次‘当代雷锋’活动。随着长江师院“寻找身边的活雷锋”活动的启动,曾宪如老人的先进事迹被发掘、报道,师院也掀起了向‘当代雷锋’爷爷曾宪如学习的热潮。

  曾宪如,重庆涪陵人,在铜锣乡巨宝学校由一名老师到教导主任,再到校长,在学校度过了40余载。曾宪如老人将自己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后,82岁高龄的曾爷爷仍然在为教育事业发挥着余热。

  2005年,重庆市党委因其在教育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特此授予曾宪如老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9月,在退休干部刘国臣及我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江东留守儿童 “彩虹之家”正式挂牌成立。曾宪如老人也因此成了“彩虹之家”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两年来,曾宪如老人风里来、雨里去,每周都坚持到“彩虹之家”为孩子们义务服务,给孩子们教授知识、讲解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会经常鼓励孩子们要不断发挥自己的特长,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老人专门将中国象棋的规则编制成口诀便于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这种巧妙的教授方法让志愿者们赞叹不已。我校志愿者在老人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更加懂得坚持,坚持梦想、坚持希望。

  “2011年11月份是我第一次去‘彩虹之家’,去之前我听说了许多关于曾爷爷的事情,”学院经管院志愿者杨柳说,“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曾爷爷很热情,还一直说我们辛苦了,鼓励我们。其实我觉得他才是最值得被感谢的人。曾爷爷教我们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时候很耐心,他还说‘中国象棋应该要继承下去,这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国际象棋我们也应该学会,因为我们要跟上世界的步伐’,你们学好了,才能更好地教给‘彩虹之家’的孩子们。”

  曾宪如老人的微笑永远都那么慈祥,让每周去“彩虹之家”服务的志愿者都倍感亲切。曾爷爷对待“彩虹之家”的留守儿童嘘寒问暖,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和心理动态。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敬重他。

  “曾爷爷对我们都很好,有时候我还是有点怕他,因为他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在“彩虹之家”留守儿童熊秦的心中,曾宪如老人是一位既和蔼又要求严格的爷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曾宪如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余热,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呼吁更多的青年学子将雷锋精神见习到生过的每个细节中去,心系群众、无私奉献,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竭尽自己的全力帮助留守儿童,使这些孩子们能在友爱的氛围下健康的成长。

  据了解,曾宪如老爷爷还是一位热心的涪陵最大、出人才最多的百年五中校友,他生于1930年,曾于上世纪40年代就读于四川省立四中(涪陵五中前身),1990年在涪陵巨宝学校退休之前一直在涪陵乡镇学校任教。几十年来,曾宪如先生对母校始终怀有一种眷眷依恋之情。在祖国首都首次承办奥运会年的元旦之际,近80高龄的曾宪如先生表示,将自己珍贵收藏的杂志——《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从1985年的第一卷第一号(创刊号)至2007年12月的未间断的200多期,以及《人生格言经典》、《中华爱国人士名言录》和《中国人才辞典》等大型书籍一同赠送给母校,以作永远的留念。希望母校能够将此杂志继续订阅下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祝愿母校前程似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