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约管理
长沙卷烟厂(以下简称长烟)对全厂生产经营工作进行了“体检健身”活动,针对“体检”发现的问题,长烟开展了简约管理,所谓简约管理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找出规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长烟通过简约管理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了整体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再造企业流程
1.战略、计划和预算联动
过去,长烟的战略、计划、预算这些工作都是由各部门分开做,战略部一天到晚只埋头研究战略,不管战略是否执行,因此战略部被人们戏称为“理论研究部”;企管部做计划时,也不管计划是否服从战略,短期目标是否符合长远要求,有些计划做出来,中看不中用,缺乏指导性;财务部做预算,就是根据产销量做一个效益测算和收支平衡表,收支不平衡,就用一个强制比例来个“一刀切”。由于各部门依据的资料和数据既不齐全又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而且视点又局限于本部门的范围,因此常常造成各搞一套,与实际脱节,也缺乏部门协作,漏洞百出,而且流程分割,资源配置效率难以提高。2001年,长烟实行战略、计划、预算联动,具体运作方式简称“115”,即:一个决策委员会,一个信息平台,五个控制环节(经营方针和计划目标审定——部门计划预算目标提出——职能部门评审——计划预算小组博弈——终审决策)。厂部成立了战略计划预算委员会,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负责。企管、财务和人资部组成战略计划预算联合执行小组,对各部门计划预算的提出和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和严密督导。为实现战略计划预算环环相扣,还撤消了战略规划部,将战略规划职能全部并入企管部,确保计划服从战略;将计划、目标和资金预算的分头评审合二为一,确保预算服从计划;将财务部的月(季)度资金调度计划、全厂各部门的月度工作计划全部整合到企管部网上管理的月(季)度“绩效评价系统”,另外还将财务部的月(季)度财务分析纳入到企管部的月(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实行集成管理。每年9月份就开始下年度的战略计划预算工作,并在每年年终进行整体评价。这样大大简化了流程,克服了多头分散管理,保证了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提高了对资源的掌控能力。
2.研产销一体化运作
以前,研发人员关在实验室的时间多,参与市场少,在“市场语言”转换成“技术语言”,最终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往往出现脱节。现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一切以市场为中心,实现市场、品牌、研发联动。在原来只有一个销售业务部(60多人)的基础上,新成立了市场部、国际拓展部和销售管理部,销售队伍扩大到200多人。同时撤消了品牌管理办公室,将其职能分拆到市场部和科研所。由市场部经过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提出产品概念论证报告,经多个部门组织的联席会议讨论后,由科研所提交产品开发报告,再经产品的设计、评审和小试后,提出综合小批量试验报告,小批量试验经产品评审委员评审是否符合调研报告,进入市场后提交试销报告,研发部门针对试销状况进行改进和完善再进行中试,中试成功后再大批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每天有抽样评吸,每月一次产品评审委员会集体评吸。销售部门根据市场开发、品牌战略以及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进行产品投放。这样不仅满足了各种消费者群体及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且针对消费者潜在需求,不断开发绿色烟草新产品,引导消费,创造新的市场,不断把市场空间做大。
3.内外部业务流程对接
长烟从建立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着手,构建了一个内外部业务流程实行对接和增值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从1995年开始,长烟就建立了供应商评审和评级的管理程序,到2000年又推行了供应商的资质认证,对所有供应商都要从PQSC(价格、质量、服务、信誉)四个方面进行评审,所有合格的供应商必须登录在合格供应商目录上,并作为采购业务的指导性文件。对每个供应商要进行评级,每年评出A、B、C、D四级,到下一年A级增加供应量,B级减10%的供应量,C级减少50%供应量,D级出局,保证长烟长期处于安全地带。同时长烟非常注重烟叶基地建设,在主要烟叶产区建立紧密型、合作型、松散型基地。厂里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常驻基地,对烟叶生产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并将烟叶栽培科研所设在营地,不断将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到烟叶种植生产中。另外,长烟还在营销中心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客户呼叫中心,实现与顾客的零距离沟通。
精简管理层次
长烟提出了“加减之道”。所谓“加”,就是敏捷捕捉时机,迅速地调配组织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市场需要,而“减”则是通过理性分析,主动放弃企业的最弱项,努力精简管理层级,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协同和系统效率。
根据“坚持可持续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两大战略,做了“14-11=3”的企业发展战略选择(14个产业精简到烟草、物流和印刷三个产业)之后,长烟按照流程、标准和责任三个唯一的原则,重新设计组织构架,将厂内多个部门涉及的业务整合到一起,实现专业化一级管理,对于生产辅助业务实行外包,这样一来部门就由36个精简到了30个;同时实行部门“一长制”和车间的班组整合,将多个岗位涉及的同一或相似的工作整合到一个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全厂员工也由2900多人,精简到现在的2200多人(不含退休和内退员工),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也由原来的300多箱提高到500多箱。
为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实现管理提速增效,长烟积极推进扁平化一级管理。如三级检验扁平到一级检验、二级零备件管理扁平到一级零备件管理、三级工艺管理扁平到一级工艺管理、二级物料配送扁平到一级物料配送、分散采购到集中采购等等,均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在检验模式的变革上,原来长烟在车间、生产部、质检站都设有检验人员,看上去层层把关的三级检验队伍,在问题出现时却谁也不能最终负责。结果形成了操作工生产的产品质量只对检验员负责,而不是对消费者负责。在实行简明高效管理后,长烟提出“谁生产、谁负责”,“人人都是检验员”,做了“三减二”的减法。即生产现场的员工检验后就可决定产品是否放行,真正实现责任惟一。光实施一级检验员工就减少32人,每年节省人工成本达百万元,同时由于质量防线前移,员工质量意识大大增强,产品质量没有因检验员的裁减而下降,相反,顾客抱怨在逐渐减少。
重建制度体系
过去长烟在制度化设计和管理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讲究制度的“大而全”,结果是制度浩如烟海,如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制度、生产组织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等等,许多制度订出后没有人知道,有的制度从来没有执行过,形同虚设,使管理陷入繁杂的状态;二是办事是以情为先,理为中,法为后,即“情、理、法”,导致“好人主义”、“执法无序”。
长烟的管理者经过漫长的思考、不断探索和痛苦的蜕变,终于得出理性的结论:复杂的过程是企业管理设计者和IT专家的事;面向顾客、应对市场竞争的业务活动,普通员工的工作过程越简明越好。于是长烟的管理设计者分析研究各个管理体系的共性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和流程再造、信息技术应用等原则和方法,经过大量复杂的劳动,删繁就简,系统整合,最终确立了两条:一是立法归口,实行立法、执法、监督三权分立;二是执法办事遵循“法、理、情”。
长烟借助2000版ISO9000换版认证的契机,全面系统优化企业的制度体系。现在全厂的管理立法归口到企管部,技术立法归口到技术中心,较好地克服了部门各搞一套,各行其事的现象。根据流程、标准和责任三个唯一的原则,努力将制度简约。实际上没有作用和无效的文件被废除;相互矛盾的文件被统一;内容重复或相近的制度文件被整合。这样,将原有的1048份文件制度整合简化为450份文件制度,减幅达57%,实现了制度的简约和集约。实施了文件制度的信息化管理,88%的文件制度可直接在内部网站上查阅。生产和财务报表也精简了50%。简约产生速度,集约产生整体力量。一张生产换牌流程图取代了原来的文件式生产换牌作业指导书,使生产准备时间缩短了7/8。半数会议被精简,会议室成为培训室,文件柜搬出了办公室,使管理工作节奏更简易、快捷。
为确保三权分立的到位,长烟通过ERP系统把企业规范的流程以程序文件方式加以固化。过去一个物资采购部门,从计划、采购、质量检验到付款,可以全部包办。几个部门甚至还有单独的银行帐户。现在几个环节全部分设,通过ERP系统分段运作,在系统上对控制节点进行监督。供应商的评审和确认由企管部负责;价格和合同的审计由纪审部负责;收货由内部配送中心负责;进货质量检验把关由质检站负责。只有所有环节完成,ERP系统确认后,财务部才负责付款。而且成立了集团结算中心,企业对外只有一个银行帐户。这样不仅使得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降低了人为的影响因素,从管理手段上减少了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经营风险,而且确保了经营管理系统的运行有序、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