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竞争力的两个支点
当今世界充满变化且速度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企业管理正在创新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国际企业管理的变化和发展来看,企业的管理创新要向更深层次发展,将原来的人本管理逐渐向构建企业文化转变;管理机器要素逐渐变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企业有形资产管理向无形资产管理转化。这些管理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管理理论,其中以企业流程再造、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和虚拟企业等理论为代表,展现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这些理论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进行运作,对各管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形成生产要素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显示了核心竞争力的巨大力量。因此,以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进行管理创新已是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精神支持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就一般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经过绝大多数职工认同信守的经营宗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如果说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渗透于上述各个方面之中,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
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统一员工意志,比再严厉的管理制度都要管用百倍,从而实现“无为而治”。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总体目标、价值观、礼仪典范、道德规范和物质实体的综合体现。不同的企业文化能造就不同的企业命运,综观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的生存和持续竞争源泉就在于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在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归根结底都由人来创造。更准确地说是由企业的核心员工创造的,而塑造核心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则要靠企业文化。
核心员工是指这样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岗位要求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和培训,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如财务总监和优秀的技术开发人员;或者要有本行业内丰富的从业经验及杰出的经营管理才能,如销售经理和企业的总经理,他们的人数很少,但是特别重要,一旦核心员工离职,将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空缺的工作岗位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来替代,就算是找到了,其招聘成本和培训费用也会很高。核心员工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他们是企业核心技术和实力的载体,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根本源泉。引进和购买的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往往会受制于人,无法形成垄断,唯有由核心员工创造的自有技术,才能形成技术垄断;企业一旦管理和使用核心员工,即形成人力资源垄断,他们就能为企业创造成本、价格、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两种垄断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获得的。另外,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皆可归因于核心能力,所以要培育和增长核心能力,就应重视对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面,企业应采用的战略是宏观选拔、微观培育,即从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方面,挑选人才,在具体行为和工作中培育和发现人才。有伯乐之才可用“慧眼”,无伯乐慧眼应靠实践。适时地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提供适合其创造发展的舞台,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为本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而施展自己的才华,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构建虚拟企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
虚拟企业管理模式,最初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里海大学基于西方较为成熟的工业化生产和健全的市场体系提出的,它强调的是在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生产等技术发展成熟基础上实现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大多数都是以技术联盟为核心,具有组织结构的松散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经营风险的共担性和收益共享性等基本特征。虚拟企业的诞生,为21世纪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
虚拟经营的企业,其策略实质是一种借势策略,其内容就是借用外在力量,如兼并、联合、购买、委托、外包等,突破企业的有形界限,弱化企业的具体组织形式,对企业的外部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达到全方位利用外力的目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虚拟企业组合与竞争的基础,它们是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与实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虚拟企业中的各成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符合常规的特点外,还必须具有兼容性特征。即成员企业在虚拟企业运作周期中,除了自身具备一种或几种核心竞争力之外,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里适应整个虚拟企业的要求,达到与其他伙伴企业默契配合的效果。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速度。
运用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运行模式和发展理念,取其构造思想和相关企业间供需关系的协调机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指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为了保持原有因素的竞争优势,或要将企业的竞争优势持续下去,企业就需要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保护、更新已有的优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过程。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内部竞争资源的完善、企业外部竞争资源的整合、市场重组。
企业内部竞争资源的完善,主要是指管理的完善,管理是指在既定的环境下,对企业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企业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当外部环境、企业组织的资源及结构发生变化时,企业组织的目标、责任和本来适合的管理方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它能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适当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能创造一个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地生存与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一系列专长和技能共同构建的,企业在建设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然会在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或专长方面面临不同程度的贫乏,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建立核心竞争力所必需的专长和技能。虚拟企业充分利用各成员企业在某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将这些分散在不同成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重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制作、销售市场上欢迎的产品,实现新产品快速上市的要求。
市场重组同样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无疑是要培育核心产品,而核心产品则为企业的竞争力要素通过企业流程再造之后的市场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路。无论怎样,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在市场上实现的,任何重组努力,最终都要落实到产品和市场等非常具体的问题上,如果企业将市场限定为最终产品,那么它生存的市场空间和应付竞争压力的灵活性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市场重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