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1993年引入电子商务概念,到1996年中国出现了第一笔象征性的网上交易,再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一段酸甜苦辣的漫长历程,但是发展历程总是曲折往复。长期以来,中国的电商们总是这样认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群,有最密集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商品,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前景无限美好,投资者理所应当为这样的前景买单。
可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却没有几家互联网企业能够做到盈利。据艾瑞网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京东商城去年亏损达30亿元,财务盈利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2013年。拉手网上半年亏3.91亿元,为同期净收入的6.8倍;美团目前月亏损1200万元。对于这样一份数据报告有业内专家不禁戏谑地说道:电子商务,巨亏啊!一边是激烈的价格竞争不断压缩利润空间,另一边是水涨船高的营销和服务费用。东西越卖越便宜,流量越来越贵,消费者对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还要不断应付各种各样的口水战,电商真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白领公社解析电商:另类泡沫经济
都说电子商务的泡沫,大多数电子商务公司也都是在赔本赚吆喝。记者据近期新闻了解到:当当网于16日晚间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总营收为人民币9.089亿元(约合1.4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 ;净亏损人民币7340万元(约合115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270万元(约合515万美元)。
据消息人士透露,京东商城去年亏损达30亿元,财务盈利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2013。
许多的业内人士都指出,中国整个电子商务赔本赚吆喝。前期疯狂的投资致使资本的巨幅投入,到最后都是不得不赔本赚吆喝。有业内分析师称,电子商务公司的赔本赚吆喝和价格战,其实本质上来说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业内分析师陈寿对此现象评论说:电子商务网站的价格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大的B2C商城来说盈利水平不是最重要的指标,用户量、交易规模才是最重要的。
电子商务公司说他们是前期的“烧钱”是必须,如果说电子商务后期的“价格战”也是必须。那么不盈利的电商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白领公社:不盈利的电商是不道德
有人曾对电子商务的生存发展状况做过一句精辟的概念性的总结:不盈利的电商是不道德的。而如今大部分的电子商务都没有在盈利,是不是说,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都是不道德的?这样下去,我们对电商不得不引起深深的忧虑。
国内著名D2D电商平台白领公社(bailing360)表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快,同时它的竞争也很激烈。如今这个领域内的竞争已经是趋于白热化了。所有的网络公司包括电商巨头都是疲于应付的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在今年,不只是团购的“寒冬论”盛行,电商的“寒冬论”也一样很盛行。低迷的电商市场亟待自救。
电子商务能不能赢利、怎样赢利是电商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产生了很多答案,总的来说有这么几种:一、电商基础设施投入成本较高,需要经过一段时期垂直化电商才能赢利。二、只有经营高毛利产品的电商才能赢利。三、电商的服务商比电商的运营商更容易赢利。四、答案是电商只有做自主品牌才能赢利。五、只有淘宝那样的平台化电商才能在短期内赢利。总之,说法很多,也都有一定道理。
白领公社认为品牌建设是关键
目前,线下的零供关系十分紧张。除了房租高的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商超的商业模式是挤压供应商的利润空间,然后向用户让利,并保持低毛利的运营模式,靠规模取胜。电商的短板在于,逐渐失去了资本的支持,不可能在采购规模上超过线下商超,那么向用户让利的空间也就更加有限。同时,消费者在超市购物中是自己运输,不产生额外的物流成本。线下商超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也要远远超过电商。这样算下来,前面提到的五种答案,前四种答案几乎都是不成立的,因为很难证明电商比线下超市让利更多、自主品牌更强以及物流成本更低。渠道扁平化和保持高毛利也是天生的矛盾,同行中总会出现价格杀手的。
在目前的条件下,现阶段主要是建立窗口,树立品牌意识,起到宣传的作用,不计成本的投入将拖垮自己。从企业实力出发建设自己的网站,扮演专有内容提供者的角色,这样的投资并不大,只要付给他人网站一定的租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可以参与电子商务工程的试点,抢占地盘,为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积累经验。
白领公社认为电子商务行业是依托于互联网出现的一个新的机会,但实际上它的形态不会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而是遵从现有理论。由于电子商务过热,大量资本的进入导致电子商务的成本发生了改变,甚至比线下销售成本还高。而电子商务的出路就是品牌化,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白领公社官网:http://www.bailing360.com
企业客服热线:4006-23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