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风险是指任何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因素,来自于企业内外环境的多变性、管理和投资的多元化以及产品技术的复杂性等诸多方面。通常可划分为社会、经济、技术、自然及管理风险等5大类,如图1所示。
有的企业风险可以通过防范手段控制,甚至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手段获得收益。当然,也有一些风险无法防范和控制。企业需根据每一风险的可控性,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一、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措施的常用方式可分为保险方式或非保险方式转移两种。保险是企业进行风险转移的最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将企业的一部分风险通过商业保险的形式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当然,只有‘可保风险’才可通过投保方式转移。非保险风险转移是企业为避免其不愿意承担或无能力承担的风险带来的损失,将这类风险业务外包、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有能力承担的专业公司或愿意冒险的企业,从而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
保险方式风险转移主要适用于风险发生概率和可能损失较大的管理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比如由于自然风险导致的设备、机具以及其他材料物质财产的损害,由于管理风险导致的企业员工的人身意外伤害等等,都可以采取商业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的转移。其中,财产险已经成为企业投保的第一大险种,如中海油集团每年要缴纳几亿元的保险费进行财产投保。
非保险方式的风险转移主要针对于风险发生概率较低、但风险损失较大的且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风险。譬如:(1)将企业经营中的一些专业咨询分析及研发设计工作包给第三方,约定由其承担相应的设计和技术风险;(2)利用分包合同将高空作业等包给专业的施工队伍,由此将高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和第三者责任风险转移出去;(3)此外,一些经济风险也可以通过此方式防范。如对于人民币升值或通货膨胀等经济风险,可以通过开脱责任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利用相应的转移责任条款约定有利的结汇或计价供货时间点,将潜在损失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比如,北京市某自来水企业与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的特许权协议中约定,双方的自来水定价将根据汇率、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等的变动情况,进行自动浮动调整。
二、风险分散及中和
风险分散及中和措施都是风险中性化的处理策略,即通过分散或中和,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的分散措施主要指企业通过增加风险承担主体,将风险各部分分配给不同的参与方,以达到减轻总体风险的目的;或者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分散风险,比如采用多种业务经营、多渠道投筹资、多方位供应商和客户的方式将风险分散出去。风险的中和措施,主要是采取非保险的财务型风险处置手段,即通过套期保值、远期结汇等财务手段的风险处置措施,进行风险损失和收益机会的平衡。
风险分散及中和方式主要针对风险发生概率较高,但风险损失适中的经济风险。比如企业基于对原材料价格变化不确定性的经济风险,可采取与供应商进行套期交易等行为;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外币交易业务采取远期结汇的手段。采取这些中性化的风险处置措施,企业并不是为了利用财务手段从风险的投机中获益,而是为了这种手段能保证自己不蒙受相应的风险损失而已。
在2000年3月,飞利浦设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芯片厂发生大火,该公司是诺基亚和爱立信两家企业的手机芯片主要供应商。事件发生后,诺基亚紧急进行了芯片的重新设计,并重新认证选定了多家手机芯片供应商,分散了芯片的供应风险。而爱立信并未采取相应风险应对措施,由于缺少可替代的供应商,其手机芯片材料出现严重短缺,导致该公司失去了大量市场份额,最终只好选择与索尼合资生产手机的方式。
三、风险自留
企业风险自留是指企业自主承担所面临的风险,不向第三方保险公司投保,也不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方式,包括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两种形式。主动自留风险主要是指已预测到风险存在,但因存在获利机会或者转移成本过大等原因而自主选择承担风险损失的方式。被动自留主要是因风险无法转移、回避或者没有预测到时,企业只好被动将其留了下来。
主动自留风险方式针对的风险范围:(1)第三方保险公司承保范围之外的,无法回避或者难以控制和转移的风险,并且风险损害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风险(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调整的政治经济风险或者突如其来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自然风险);(2)发生概率虽较大,但损失相对较小的风险,且自留的可能损失费用低于采取其他措施所需费用的风险;(3)发生概率较低且风险损失也较小的风险。对于(2)、(3)类风险,企业采取自留的方式应对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此类损失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比较稳定,采取自留的手段来管理风险,有利于管理费用和风险成本的降低。
被动自留风险方式的风险范围:主要包括未能评估或预测到的风险、投保或转移风险范围外的风险,以及保险公司或第三方未能按合同约定补偿风险损失的部分。
自我保险、联合保险或者行业安全基金的方式,是企业应对自留风险的主要方式之一。自我保险是指在内部建立保险机制或机构,通过内部保险费的方式来转移风险;风险联保是在行业内部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类似的保险机构或机制。这一方式与传统的内部基金或储备金方式相比较,不但可以节省集团的内部整体费用,还可以进入再保险市场,享受更为优质和低廉的保险服务,并获得一定的收益和财政税收优惠。大型国企也可以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参照国际惯例,建立资产保险理赔系统或尝试建立自保公司,将企业集团的所有财产责任统一起来。比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设立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就是企业内部财产保险的一种方式。第一批真正的专业自保公司产于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目前这种风险自保的方式已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新型风险处置方式。
行业安全资金的方式是指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由国家和企业共同投入按行业设立的安全基金,主要用于处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我国的安全资金管理尚不完善,各行业都存在较大的安全资金储备缺口,如2006年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资金缺口高达689亿元人民币。
四、风险规避
风险的规避措施主要是指遏制风险事件发生或避免去面对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放弃或终止某项可能引起风险的活动。这是最为简单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针对“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该项业务可能获得的收益”的情况;(2)改变生产经营地点,改变运作方式或者利用合同条款等方式,回避不愿面对的风险类别。但是,风险规避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可能会丧失许多获利的机会,不是所有风险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这一方式主要适用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都很大的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等。对于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可能损失巨大的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如果采用其它的风险防范措施成本太高,可以考虑采用风险规避的方法。比如,虽然中东国家通信设施建设市场的利润率和市场空间非常大,但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国际上的通信设备企业爱立信、北电以及中国的中兴、华为等普遍都放弃了伊拉克等中东国家的市场,为避免承受战争、战乱等社会风险选择了风险的规避措施。
五、风险利用
风险具有双重性在给企业带来威胁和损失的同时,还可能带来潜在收益。传统风险管理只关注防范和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未能有效利用风险的补偿收益机会。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单纯的控制和防范风险,而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损失的同时,争取风险收益的最优化,实现由风险控制向风险经营的转化(如图2)。
可实施风险利用措施的风险范围为:主要针对风险发生概率高,但风险损失适中的社会、经济及自然风险等。风险补偿、风险转嫁及风险理财等方法是风险利用的主要手段。企业的风险补偿机制,主要是通过定价、成本、准备金及资本金等多种方式建立风险成本补偿系统;风险转嫁主要是通过合同、契约及外包等方式实现;风险理财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风险经营手段,主要通过期货、债券、自保资金理财等方法实施。但是,风险经营和风险利用绝对不等同于风险投机,如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将套期保值业务变成了期权投机,导致了该“明星企业”的彻底坠落,于2004年年底申请破产。
企业风险运营的最佳实务,是可以有效把握和利用企业内外部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将可能的风险损失转换为商机并获利收益。比如,2002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国际钢材和集装箱市场非常低迷,集装箱的市场价格和造价同时大幅下滑。针对当时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国远洋集团的管理层和风险管理部门经过研究分析,判定这属于短期的阶段性市场风险,认为2002年年底或最迟于2003年一季度整个集装箱市场就会复苏,并因此做出紧急订造10多万集装箱的决策。2003年年初,该集团因此项决策获得了较为可观的风险收益。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