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小巨人姚明出现在NBA赛场上的时候,折服NBA的不仅仅是他2米26的身高以及灵活的脚步,更是姚明背后那巨大的中国篮球市场。从姚明加盟火箭之后的大规模造势到NBA中国季前赛的火爆登场,NBA的频频出招造就了一场异常精彩的“商业秀”。
在体育营销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谁赞助了NBA中国赛或者CBA,而是应该认真地思考这种营销模式到底给中国的篮球本身带来了什么,是否能让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提高得更快。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几年的锤炼,CBA联赛在商业化运营、专业化发展的良好商业氛围下,竞技水平在逐年提高,各大体育厂商也通过CBA联赛分走了中国商业篮球的“第一杯羹”。随着体育用品消费者年龄层次的日益降低以及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国内外体育品牌巨头也纷纷将眼光投向了中国篮球的“第二杯羹”,也就是中国篮球的未来——青少年篮球运动。
高篮,奉上精彩的“课外活动”
由国际体育巨头耐克公司为首资助的全国高中男篮联赛,无疑是中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其在商业包装和市场宣传上也展现了耐克的影子。作为高中篮球的最高水平赛事,高中联赛在强调竞技水平的同时,通过大力渲染现场气氛、增加非运动员的比赛参与性等方式努力培养高中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激情。从这种意义上说,高中联赛无疑是耐克公司为高中同学们奉上的精彩“课外活动”。
随着我国城市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中生群体正在运动产品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显而易见,这个目标客户群体能够产生很大的商业利益。就目前的高中联赛而言,参赛选手在享受贵宾级待遇的同时,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对耐克产品产生一种认同。而在将如此缤纷的商业化“课外活动”奉献给同学们之后,耐克公司也会取得不错的市场回报。
大超,打造中国的“NCAA”
继CUBA(中国大学生联赛)之后,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作为大学生篮球的又一项顶级赛事映入了人们的眼帘。与CUBA不同,大超联赛首次向专业队员敞开了大门。由于引入了职业球员,说大超联赛是大学生的职业联赛一点儿也不为过。用大体协秘书长杨立国的话说,大超联赛与CUBA是“同一个系统中两个不同层次的联赛”。
既然是大学阶段的专业篮球赛事,许多人便会不自觉的将它与美国的著名大学篮球赛事——NCAA(美国大学生联赛)进行对比。毫无疑问,大超成立的初衷正是希望能够像NCAA那样,为中国篮球提供优秀人才,同时也能够提高中国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显而易见,大超对于中国篮球运动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作为国内运动品牌的元老和巨头,李宁公司与大超联赛签署了长达4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CEO张志勇表示,“我们看好这种通过大学培养具有专业水平、高素质人才的模式,这种模式将有力促进中国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为中国篮球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很明显,李宁公司是看中了大超联赛中潜藏的中国篮球未来之星。在李宁公司看来,即便大超联赛目前没有很好的商业氛围,不能为赞助商提供足够的市场宣传和商业回报,只要它能在专业化道路上有很好的发展,能真正为中国篮球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他们的投资就可以在日后通过未来的“姚明”们得到更大的回报。将公司与中国篮球的未来捆绑在一起,李宁公司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只要能切实的为中国篮球输送人才,大超联赛也必然会实现商业和专业的双赢。
当然,与专业化一样,商业化对于中国篮球同样重要。毕竟,今天的体育运动能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商业资本在其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商业资本,体育运动不会像现在这样普及,奥林匹克精神更不会像现在一样深入人心。
专业化?还是商业化?现代体育永远是个博弈。商业化能带来惊人的收视率和滚滚的收入,但要想真正提升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在国际篮坛上占据一席之地,光靠商业化无疑是不行的。对于这一点,中国足球的切肤之痛应该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而今年以来微波炉市场最大的风波则是由美的紫微光微波炉引起的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激烈论争。各大媒体纷纷...
小企业势单力薄,名气不大,牌子不响,如何出人头地?这是所有中小企业老板的“诸葛亮难题”,怎么办?广东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