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农学家Ljenig在150年前发现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短缺元素定律,即任何一个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元素,例如:钾、氮、磷酸等;在某一时期,植物缺少的只是某一种元素,这个元素被Ljenig称为短缺元素。笔者认为,企业如同植物一样,也存在短缺元素需要及时补充它。
企业发展规律表明,无论规模大小,没有哪一家企业不存在短缺元素,存在短缺元素是一种犹如生物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然而,有些企业并不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具体表现为:沾沾自喜,危机意识淡薄,被“产品有市场”的表层现象掩盖企业内部的劣势和弱点,看不到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短缺元素;重视补充宏观政策带来的短缺元素,忽视了或不能有效补充企业内部造成的短缺元素;同时存在多个短缺元素的企业,抓不住主要矛盾,即影响、制约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短缺元素,或因补充失误、用“药”不准,而使企业迅速滑坡。如此种种,都说明了这样一个普遍的道理:管理者最重要、最现实的任务,就是在企业发育、成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站在战略的高度,从观察细节入手,捕捉、寻准自己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短缺元素,若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所有力量补充它。
Ljenig认为:不缺少的元素即使增加再多对植物的生长也没有好处。通常会有负作用,例如太多的磷酸会烧坏植物等,企业也是如此。常见这样的现象:企业的规章制度已经规范化,但每年却要增加新的条款,其结果不仅未能起到约束作用,反而抑制了职工的内在活力;企业的科技人员不断增加,但技工力量十分缺乏,其结果科研成果“转化链”断裂;企业的主体市场已经铺开,应当用力“加固”,反而平均用力再铺新市场,结果老市场未能巩固、新市场未能打开。应该说,这都是一些并不复杂的管理常识。
及时补充短缺元素,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企业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企业内部各种要素的最佳组合,实现人与企业、与市场、与社会、与资源、与环境、与政策的和谐和统一,推进企业发展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企业家们不妨记住Ljenig提出的这样一个观点:“短缺元素永远在变化当中,在补足了原来所缺的元素之后,总会有新的短缺元素产生”。短缺元素不断产生,企业管理者不断补充,企业就减少患病概率,“延年益寿”就有了保障。
不少国内矿业公司及专家学者指出,金矿是特殊的矿产资源,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应严格限制外资矿业公司...
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在本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