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有幸品尝到西凤酒厂新开发出的凤兼复合香型(兼酱香型)酒,我认为这是西凤在坚守传统工艺和文化的同时,向关东重新敞开了怀抱。是要效秦王扫六合?还是要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浴火重生?真要问问西凤人了。
品酒有两个品法,一是品酒的味道,一是品酒的文化。品西凤,当是从味道到文化的一个过程。西凤酒是凤香型白酒,其制曲原料为大麦和豌豆,制曲温度较高,用曲量13%—16%,发酵期10—11天,有无色透明、酸甜苦辣香特点。
西凤酒自上世纪50年代建厂,坚守传统手工工艺,尽管产量不大(年产3至5万吨),但风格、质量稳定。初尝西凤,甘冽挺爽,辣而苦;再尝西凤,醇厚丰满,酸而甜;挂杯回味,尾净悠长,香而雅。通俗点说——落肚有劲,待客实惠,打嗝不臭。
西凤似有秦韵,如八百里秦川回荡的秦腔高亢悠长,如黄土塬上的庄稼汉质朴敦厚,如油泼辣子燎人似火,如渭河的秋水阳关的金风清冽袭人;西凤似有秦风,仿佛能看见秦王扫六合时的金戈铁马,能听到武皇开边时的刁斗戍鼓,能品出唐人乐舞的妙曼霓裳,能感悟沧桑变迁后的古道热肠。
饮西凤,无异于读一部中国封建史、读一部中国农耕史、读一部才子佳人史。无疑,酒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标签。西风酒当是秦地文化的遗存和复活,浓浓的酒文化洋溢在西凤的酒瓶之外。
但好酒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过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西凤酒早有准备,他们按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构建适合自己企业行销特点的市场网络,形成了立体化的产品结构,在香型发展上拓展了自己的空间,开发出诸种适合探索消费者口味的不同兼香型白酒。
西凤着力自主创新,将精湛的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研制并开发了具有“新风格、新口味、新功能”的西凤系列产品100多种,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口味、不同消费需求,使古老的历史名酒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