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钱兆成 媒体人
单独定价药品在新一轮药品招标中又摊上大事了。日前有媒体曝光常用药克拉霉素改变剂型,由普通胶囊改成软胶囊,就摇身一变成为独家品种、享受单独定价,身价比普通胶囊高出22倍。随后马上又有业内人士报料称,部分原研药明明专利已到期,却仍能享受单独定价,明明价格比同类药品高出20倍,也能轻松中标,相当有失公平、公正。为此,广东一药企还将国家发改委告上了法庭。(4月21日《羊城晚报》)
一款名为克拉霉素的常用药,只是改变了剂型,由普通胶囊改成软胶囊,就成为独家品种,价格翻了数十倍;2012年就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仍能享受单独定价的优惠政策,价格比其他企业贵出20倍,仍能顺利中标……凡此种种诡异现象,不仅破坏了药企之间的公平竞争,让所谓廉价药没有生存空间,更让部分药品暴利转身就成了贿赂销售的费用,医院因此更倾向于给患者开高价药,无形中大幅增加了患者的费用负担。
新闻中的药品招投标过程可以用波云诡谲来形容:克拉霉素这种常用药品,由普通胶囊改为软胶囊就能身价翻了22倍,部分原研药明明专利已到期,却仍能享受单独定价,明明价格比同类药品高出20倍。
如此诡异的现象,恐怕不能用正常来形容,而曝光与爆料也让我们找到了药价高企的原因:这其中很难排除招投标腐败的因素。
而面对如此诡异的招投标过程,发改委却对企业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作出了不予受理的决定。幸好这家药企并没有屈服,反而选择了诉讼这种据理力争的方式。
之所以说这是一大幸事,笔者以为理由有三。其一,这对企业本身有利,面对招投标中可能存在的猫腻,企业屈服就等于向不公平臣服,长此以往,哪家企业还愿意老老实实生产低价药呢?而将费用投入到公关而非科研上,即便为企业赢得了一次中标的机会,但长此以往却不利于打造企业的自有知识产权。
其二,药品招投标猫腻不光对单个企业有利,也对整个社会有利。社会大众早已饱受高价药之苦,而此次这家药企的诉讼行为就是一个契机,给了普通民众一个榜样,让民众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
其三,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普通的药企敢于起诉发改委,本身就是一种法治的进步。而普通民众也不必畏惧“民告官”的做法,并且笔者以为普通公民面对强势的被告方,也完全可以采用公益诉讼的形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当然,此次诉讼的结果还需待“下回分解”,一个站得住的判决则更有利于依法治国精神的推进。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因为它每天都在真切地发生——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通信、互...
最近,三大运营商正在陆续发布第一季度的财报,延续年报的走势,业绩并不乐观。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