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理想家园的缔造者

企业报道  2015-06-15 09:51:28 阅读:
核心提示:近年来,甘肃省华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以企业转制为契机,通过整体转让、股份配售、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快国有、集体、乡镇企业改革改制,顺利实现了“国退民进”的重要过渡

  华亭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总人口17.5万人。华亭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富集,特别是煤、山、人被誉为华亭“三宝”。首先是煤。境内煤炭总储量达21亿吨,是全国13个产煤基地、西北3大产煤矿区和甘肃东部煤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石灰石、陶土、坩泥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其次是山。境内森林覆盖率达36.6%,横亘于县城西部的关山有40万亩的原始森林,景色宜人的莲花台风景名胜区就坐落其中。据考证,莲花台是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遗址,是中国第一座祭祀黄帝的轩辕庙,是秦皇祭天第一坛。第三是人。华亭是一个移民县份,华亭人来自四面八方,具有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性格,人力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甘肃省华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以企业转制为契机,通过整体转让、股份配售、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快国有、集体、乡镇企业改革改制,顺利实现了“国退民进”的重要过渡,构建了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框架。特别是近几年,华亭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树立项目为纲、环境为本的新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引导扶持,推进开放开发,鼓励创业创新,狠抓产业升级,民营经济增速不断加快、规模稳步扩大,呈现出了效益提升、实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支撑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到2006年底,全县共注册个体户4003户,私营企业150户,注册资本近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899人,上缴税金6000万元,分别比2002年净增了110%、384%、630%、912%和247%,民营经济在全县GDP中的比重在“九五”末的基础上提高了14个百分点,达到了31%,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占城镇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0%。2007年元月到11月,全县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255488万元,上缴税金3218万元。在民营经济的强力拉动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提升、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近3年,共组织实施民营经济项目78项,总投资7.83亿元,相继建成了硅橡胶绝缘子、2万套卫生洁具、30万吨型材、硅锰铝冶炼、混凝土添加剂等项目,不断加快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农业产业开发上,随着宏源牧业、百草园药业、德华牛羊肉加工、神峪核桃包装等“农”字号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张、发展壮大,加速了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同时,东升商贸步行街、东关民族一条街、华粮美食城、华砚、金华大酒店等商流网点的建成投运,增加了城市体量,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为繁荣城市商贸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目前,全县民营经济开始从以服务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渗透发展(按民营经济单位数来看,三次产业之比为17:31:52;按民营企业总数来看,三次产业之比为10:41:46;按照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来看,三次产业间的贡献比例为1:27:72),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攀升,形成了竞相迸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园区建设成效显著,载体作用进一步凸显。建成了东华建筑建材、安口陶瓷电瓷制造、策底砂石开采、石堡子冶金熔炼工业示范园,实施了一批骨干项目,招商引资的基地作用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彰显。截至目前,四个园区累计引进资金9.5亿元,入驻民营企业、个体户3443户,年均创收17.2亿元,实现增加值5.4亿元,上缴税金1770万元,为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石堡子工业园区自2002年开发建设以来,按照建设“高科技的希望、煤化工的摇篮”的定位,充分利用三线军工企业旧址厂房设施,采用最大限度、最具含金量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企业入驻园区,建成了豫华金属炉料公司、福华公司、乐华公司、兴华公司、晨华公司、金瑞达公司,投资近30亿元的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为全县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牢固树立经营项目、经营城镇、经营财政的新理念,拉动了民间资本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扩展。累计开工城市建设项目30多项,拉动社会投资近15亿元,涉及房地产开发、餐饮、现代物流等各个行业。其中,投资2600万元建成的步行一条街和大型超市,其规模开创了全市县级之最。投资3800万元的华泰汽配城、3000万元的华宝商贸中心即将建成投用,将成为汽车配制、农副产品的“信息发布中心”和“集散配送中心”。新投运的货运中心与兰州、西安等大型批发市场、宝鸡、汉中等货运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了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华亭聚集,繁荣了商贸,推动了城市开发,加速了城镇化进程。

  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广阔的发展前景

  资源丰饶

  工业基础雄厚

  华亭素有陇东“煤城瓷镇”之称,矿区煤炭储量33.7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煤炭储量的40.2%,是全国13个重点产煤基地、西北3大产煤矿区之一,也是甘肃省煤、电、化、运一体化综合产业开发的核心区。华亭煤炭具有“三高三低”(高挥发性、高化学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的良好品质,是优质的动力、气化和化工用煤。矿区现有各类矿井22对(其中:华亭煤业集团6对,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4对,县属乡镇煤矿9对,异县矿3对),有27万千瓦、5万千瓦电厂各1座,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开工建设。2006年生产原煤1415.49万吨,发电3.2亿度。境内石灰石、陶土、坩泥等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较大。2006年建设的石堡子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8户,引资32.34亿元,完成投资5.16亿元。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产业为龙头,化工、建材、陶瓷、电瓷、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区域特色鲜明、规模优势突出的地方工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物产富饶

  农业特色鲜明

  华亭是甘肃东部优质核桃、药材和肉牛生产基地,境内植物多达400多种,规模种植的大黄、当归、党参、独活、柴胡等地道中药材有50多种,野生药材多达208种,其中华亭大黄品质优良,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华亭核桃味美皮薄,具有高蛋白、低水分的特点;华亭肉牛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皮质细腻弹性好。目前,建成了20万亩核桃、5万亩药材、10万头肉牛、10万亩饲草“四大基地”,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华亭气候湿润,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9℃。华亭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达36.6%。水资源丰富,林丰草茂,有人工林和天然林地13万亩,草地38万亩。境内河流属泾河水系和渭河水系,年总径流量1.83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0.82亿立方米,农业产业化开发潜力巨大。

  交通便捷

  基础设施完善

  华亭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宝中铁路横穿境内,北距平凉市55公里,西至兰州395公里,南到咸阳国际机场290公里。有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煤炭铁路专用线和140万吨的铁路集运站,有省级干线公路2条85.85公里,总里程670.21公里,万人拥有公路38.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56.6公里,年均客运量达303.6万人,客运周转量17123.8万人公里;货运量63.6万吨,货运周转量7162.5万吨公里。随着平(凉)武(都)高速、平(凉)宝(鸡)高速、西(安)平(凉)铁路、天(水)平(凉)铁路的陆续建设,华亭将成为贯通西(安)兰(州)银(川)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建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三馆两中心”等标志性文化建筑,县城面积达到12.9平方公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搭建良好创业平台。

  风景旖旎

  人文历史荟萃

  北魏普泰二年立华亭镇,以皇甫山麓有华尖山而得名。随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华亭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境内古人类遗址、古墓葬群、石窟石雕名胜景地和古动物化石点多达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拥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关山莲花台和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是中国第一座祭祀黄帝的轩辕庙,被誉为“秦皇祭天第一坛”,也是我国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外,还有北魏名窟石拱寺、天外飞来仙姑山等近百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奇特,人文积淀深厚,开发前景广阔。

  政策优惠

  发展环境宽松

  华亭全力打造“低费赋、高回报、快发展”的华亭环境,从政策入手,实施“政策经济”,先后制定出台了《华亭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规定》,放宽了市场准入,从土地使用、税费等方面制定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全员招商、全民创业活动,出台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水、电、通讯、教育、卫生、医疗等行业也制定出台了相应政策。大力发展“一园三区”经济,制定出台了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乡镇工业开发区优惠政策,“一园三区”集聚全县建筑建材、冶金熔炼、陶瓷电瓷制造、白酒酿造业等中小企业,已成为华亭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载体和新的增长极,成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的重要平台。在石堡子工业园区建立了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形成了人才培训、技术进步、质量检测、信息、咨询、法律、中介、资产运营、金融和产权交易等服务体系。2007年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县区评选中,华亭县作为最佳投资县区入选。

  经济繁荣

  社会和谐稳定到2006年底,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65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1亿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76亿元;招商引资总额达到9.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6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6.43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甘肃省66个县的第7位,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和2007浙商(中国)投资潜力城市和2007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排名第45名。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文化、体育、计生和政法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一批先进典型走向全省、全国,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民政工作、村民自治模范县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50多项。

  华亭,是一块资源富集、人杰地灵的热土,是投资创业的理想家园。热情淳朴的华亭人民热诚欢迎八方嘉宾到华亭观光旅游,热诚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来华亭投资兴业,共同开创华亭美好的未来。

更多专题
理想家园的缔造者

近年来,甘肃省华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以企业转制为契机,通过整...

国内空调市场之新生?

2003年前后,新科空调曾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变频普及风暴”,国内变频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曾一度跃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