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激发活力重在管理有方

企业报道  2015-07-02 19:44:39 阅读:

  一个优秀企业,必然要有科学管理。只有科学管理,方能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浙江建业在科学管理方面做足了功夫。

  在浙江建业,存在着两种忧患意识,即质量忧患意识和管理忧患意识。建业年产2万吨乙基胺,已经在我国具有最大的规模地位,但要发挥优势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除了科技创新之外,重要的手段就是企业的科学管理。

  董事长冯烈一直保持着对市场观测、分析的清醒头脑。多年来,他对进口产品自始至终怀有一种探究的兴趣,多次出国考察过同类企业。他认为,国外产品的优势,一是单套装置产量高,突出的规模效应是能耗低,从而具备了减价让利的缓冲空间。二是凝聚在产品中的企业文化优势,其中包括过硬的质量形象与品牌及售后服务,这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反映。冯烈认为,浙江建业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建业自己。

  浙江建业曾展开了一场“规模管理、提高质量、迎接入世”的教育活动,这场活动持续了一年之后,终于取得很好的效果,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获得,同这次活动密不可分。浙江建业人取得的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体现了公司产品质量观、企业管理观以及产品服务观。

  科学的管理方式、先进的管理理念、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一丝不苟严格的质量控制,使浙江建业源源不断向社会提供最放心的产品。在管理中,浙江建业把人才、科技、质量放在工厂经营的首位,是建德有机化工厂的制胜之道,使浙江建业一次次攀越高峰。

  制度建设:激发活力为原则

  管理出效益,严格制度管理是首要任务。浙江建业在改革之初,就制定完善了40多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各部门工作责任制度和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制定实施员工奖金考核细则,层层量化,逐项逐月考评,使各项管理制度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行“三定”(定编、定岗、定员)。每个岗位、每个工段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能者上,庸者下。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充分发挥劳动积极性。

  在管理中,公司“严”字当头: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标准、严格的奖惩。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层层追到底,不但罚工人,而且重罚有关领导;严格按照各类标准组织生产,各车间建立起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每种原料进出都要进行严格把关,不合格品绝不进入下一道工序;质量标准上严格要求,永不满足。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于1999年在企业范围内进行ISO9002质量体系的教育并取得认证证书。

  在管理中,加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浙江建业以企业的精神、价值和道德标准去教育和塑造自己的员工。很多年轻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为造就一流的员工队伍,公司以人为本,对新进员工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上岗前的教育培训,进行人生观、工作观、爱岗敬业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公司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公司的兴衰与自己息息相关,把学到的科技文化知识和青春年华热血洒在建业有机这块热土上。

  正是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浙江建业的新产品得到进一步提高巩固,员工队伍素质得到强化。

  人才管理:提供施展才华舞台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坦诚的关心、信任,并且深信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人才比计划重要。”

  这位企业家的人才管理观点,在浙江建业充分体现,在某些方面还有充分的发挥。

  浙江建业坐落在建德市梅城镇一隅,三面环山,虽有三江碧水,环境优越,但与杭州等大城市相比,毕竟有偏僻之嫌。90年代之前,大中专学生能够分到这个县属企业,算是草窝窝里栖了一只金凤凰。从1995年开始,建业的名气愈来愈响,企业走出去主动网罗人才,最终形成目前人才济济、人气旺盛的局面。

  在建业有学历的员工就占六成以上。他们之中,有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其中还有在岗的3名研究生。建业一线的操作工人差不多半数以上都是中专学历者。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但始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建功立业。

  浙江建业为什么能留住人才?一位曾经获得科技创新奖的员工的话给出了答案。他说,在建业,能寻找到的是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只要你创造,建业时时有机会。这就是答案,充分给每一个人才发展空间。

  在人才管理上,浙江建业还为每个员工提供自我充电的机会,鼓励员工学习、进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全面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公司积极鼓励自学成才,动员大中专生及积极上进的员工进MBA及大专、本科函授、自修。公司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学习困难。

  重视人、重视人才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建业人才管理的魅力之一。而情感交流,酿造一个家庭式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则是建业的另一大魅力。

  质量管理:视质量为生命

  在质量管理上,浙江建业车间上下视产品质量为自己的生命,严格按照各类标准组织生产。为实现工厂的质量方针,车间建立起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每种原料进厂都进行严格控制,中控不合格品绝不进入下道工序,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认真检测,做到优级品、一级品方可出厂。正是有了这种一丝不苟的科学管理,每个员工才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充满自信。

  有一次,一家客户来厂购买一批三乙胺,要求水分含量小于0.02%(标准要求为0.10%)。产品发出之后,车间质检人员突然发现,其中有一个批号的水分为0.04%。厂里立即派专车将货物追回更换,使客户深受感动,对建德有机化工厂的产品质量更加深信不疑。

  厂里的管理层和车间工人都有很强的质量意识,要求自己把产品做得超出所有的竞争对手,不是做出“合格”产品就行了,也不是达到“部颁标准”就行了,即使客户提出了比我们化工部的标准高得多的标准,我们也要根据客户需求组织生产,并且做得无懈可击。

  基于这一点,公司自我加压,提高乙胺系列产品标准。主含量从行业标准的98.0%提高到现行企业标准的99.5%。

  节能减排:重视社会责任

  浙江建业坐落在乌龙山脚下,人们走进厂门,但见花木葱茏,绿草茵茵,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工厂。

  花园式工厂,是建业长期注重环保的结果。

  在浙江建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十分关注环保安全和节能降耗。建有专用的有机污水处理装置,确保完全达标排放,并通过了清洁文明工厂验收。截至2007年,公司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公司从生产有机胺以来,依靠自主研发和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原材料消耗和综合能耗,经过10多年的努力,吨产品原材料消耗降低了20%,综合能耗降低了50%以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1995年至2000年,建业先后四次上马了4套新装置,其产品为科技含量高、排放量少和几乎无污染的乙基胺类,使乙基胺成为建业的主打产品。这个产品结构方向性的调整,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环保因素的考虑。其次是对老产品增塑剂进行了多次工艺改进。

  在关于增塑剂废水问题上,浙江建业可谓煞费苦心。几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治理方案,但因为成本较高,浙江建业决心走一条自力更生的治理之路。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试验,创造了一套以物理和化学手段相结合的独特办法,使排污量由每吨产品的1.4吨废水降至0.2吨,污染指数降低10倍,仅是国家排放标准含量的1/2。

  在浙江装置区整洁的车间里,镶嵌在玻璃板后有一项醒目的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凡用水清洗地面和机器设备,必须报生产技术部批准。之所以如此规定,就是防止产生污水。

  建业彻底根除了污染问题,并且把环保做到每一个员工。公司的领导者认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但它必须同时造福于社会。没有这个意识,企业无法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化节约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降耗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检测体系,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核的强制性门槛。

  浙江建业作为国内有机胺行业的龙头企业,历来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使综合能耗、物耗等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有很多值得总结与推广的经验。

  建业的领导认为,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之一。在这方面,还要继续深入地抓下去。

  浙江建业,从上到下尤为重视节能减排降耗工作。公司一直设有公司、部门(车间)、班组三级能源管理网络,总经理任能源管理小组组长,日常能源管理工作归口生产技术部,并有专职能源管理工程师。企业在公司相关文件中制定了节能考核制度,明确了各岗位的能源定额考核指标,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以下是浙江建业在节能减排中的措施:

  2002年,公司投资采用国内先进技术的高温冷凝水回收装置两套。有效地回收了生产过程中的低压蒸汽热量和蒸汽冷凝水,节能效果显著,冷凝水回收率达75%,仅此一项,年可节约燃煤2000吨。

  2003年,公司新增35t/h蒸汽锅炉,取代原几台10t/h蒸汽锅炉,一年可节煤数千吨。同年10月,公司将生产区与生活区照明白炽灯、日光灯泡全部换成节能灯泡,年节电约3万度。

  2004年,公司投资购置安装了蒸汽喷射式热泵及配套装置。利用高压蒸汽减压过程中所形成的抽吸作用,将低压蒸汽抽吸回收与工作蒸汽混合再利用,经投运后统计计算年可回收蒸汽数千吨。

  此外,公司还对软水槽安装水位自控装置,以节约软水,每年可减少7万m3—10万m3。

  2005年,公司先后对风机、水泵、氢压机等10台用电设备采用变频技术,变频器装机容量达1000kw,平均节电率在15%左右,年节电108万kwh。

  为保证清洁生产,公司2005年又通过网上招标与专业环保科研机构合作完成投资650多万元的生化处理环保设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6年,公司结合淘汰落后的10t/h蒸汽锅炉和15t/h蒸汽锅炉进行热力管网优化改造,逐步取缔多余的蒸汽管道。至2006年上半年,共减少蒸汽管网500m左右,取消阀门12只,总降低对外散热面积约300m2,相当于减少2—3台换热器的热量,年节约蒸汽约1500吨。

  同时,公司还完成了丙胺工艺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先进与否,对物料及能源消耗关系极大。公司针对丙胺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改造,经改造后,产量从十几吨提高到近20吨,水、电、汽消耗成本下降10%左右。

  2007年,公司还对一些大功率电器设备进行电机自动调频整改,有效节约电能;对全公司电网进行相关整改,降低电损失等。

  公司将继续在循环经济上做文章,通过对每个工艺点的排查,对可技改的地方进行技改,力争新鲜水用量同比下降18%左右,循环水利用率提高到176%。

  为进一步响应政府号召,做好公司的清洁生产工作,公司聘请了咨询公司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

  浙江建业表示,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努力构建生产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更好地在循环经济方面做好文章,倾力打造绿色化工。不这样做,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更多专题
用理念盘活的棋局

山西潞安环能股份公司常村煤矿正在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市场化道路。究竟是市场化改...

有新创才有未来

新矿井、新机制、新模式,“新”字见证了司马煤业的诞生,撑起了司马煤业的现在,还将引领司马煤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