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神东煤炭再次实现亿吨煤炭零死亡

企业报道  2015-08-31 09:10:43 阅读:

  近年,神东煤炭分公司商品煤生产外运累计完成10003万吨,实现零死亡。在短短的3年内,神东两次以“年”为周期,实现了亿吨零死亡的奇迹,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这之前,神东还曾创下了连续567天安全生产原煤1.45亿吨的世界井工矿新纪录。

  安全责任落实到365天

  神东煤炭分公司2006年12月31日在召开“安全365,决胜2007”的安全生产动员大会上确定“亿吨零死亡”目标,这一目标是一场与隐患作斗争的安全保卫战,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安全落实到公司上下的每个人、每一天、每个角落。

  据悉,为了确保安全战的胜利,神东将每个战役期逐月、逐周、逐日、逐时“分解”。8个月来,展开一系列的“作战方案”:四大战役、全年安全会、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季度安全会、月度安全会、安全月活动、调度会;安监局与各矿分别展开季查、月查、旬查、日查及一月一评、一周一考、一日一题等各种工作与活动,确保安全无时不在。为了让安全也无处不在,与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并将员工收入直接与本单位的安全责任落实挂钩。管理干部的安全结构工资比例达到了50%以上,员工的安全工资比例达到了30%左右。由于加大了执行力度,各矿的“三违”与安全隐患较去年都有明显下降,而且隐患整改率已经达到96%以上。

  2007年,为了加强现场管理,神东制定了井工矿领导带班制度和地面辅助生产单位管理干部深入现场巡查制度,确保每个班次至少有一名副总师级负责人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各矿负责人下井统计表》显示,1—8月各矿领导跟班次数平均为22次/月,跟班率达到98%。

  如今,早调会刚一结束,半小时之内,神东各矿未下井的矿工就能了解到公司会议精神。落实渠道很多,除了充分发挥班前会的重要作用,还广泛利用网络、广播和宣传栏多种途径。强化落实,各矿都采用了自己独特的方式。比如,大柳塔矿实行了会议首办人工作制度,即首办人(参加会议人员)要对会议涉及事项进行责任落实、跟踪督办;榆家梁煤矿则加强了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出台《安全文化专业知识学习考核办法》,将全队人员包括劳务工分为A、B两组进行考核,按不同档次的分值进行奖罚,掀起了全员学安全的热潮;保德煤矿建立以“安监员、兼职安监员、群安员、家属协管员”为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监督检查管理模式,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科技兴安

  今年9月,国内首台移动式电缆、小皮带自动收放装置在保德煤矿试运行成功。这是由保德煤矿和太原弘力达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制造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该装置不仅在性能上保证了安全生产,而且将“每天需要10个人工作8小时”的纪录改变为“2个人工作2小时”。也就是说,假设这一环节的危险系数为10,因为人员的减少会将这一危险系数降低80%;因为时间的缩短再降低75%,最终这一危险系数只有0.5。这只是神东众多科技改革中的一项技术改革成果。

  “十五”以来,神东公司开展科研项目45项,取得科技创新和小改小革科技成果610项,获得专利78项,创中国企业新纪录45项,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今年1—8月份,仅公司投入的“安技措”专项资金达4亿元。此外,立项解决的技术难题共69项,计划资金604万元。

  坚持科技兴安战略,简化开拓系统、输运无轨胶轮化等一系列科技与创新的应用,使神东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革命性转变。今年以来,在上湾煤矿与补连塔煤矿建成6.3米、6.1米世界最高大采高工作面。在这样的工作面中,一刀可割2100吨煤,回采率达96%以上。榆家梁煤矿综采工作面长度由原来的240米增加400米,年产量提高91.2万吨,回采率提高2.1%,万吨掘进率降低8.7米,搬家倒面次数每年减少0.9次。

  生产效率提高了,设备的安全保障加强了,人员减少了,人的安全系数自然就提高了,这是神东保证安全的基本原理。然而光有原理还不行,新的生产环境需要企业更新的安全生产方式。如重型工作面的建设对神东来说,毫无前车之鉴。它涉及到顶板管理、“一通三防”及设备性能等一系列重大安全问题,如何确保在实践中安全运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神东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以顶板管理、“一通三防”及重型工作面、薄煤层开采为重点的研究,针对性地进行了《上湾大采高综采矿压显现规律的实测研究》、《榆家梁矿4-2煤层360米长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补连塔矿32301大采高综采面受上部1-2煤采空区影响分析及防治》等研究工作,为配套支架成功选型和调配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改变了房采顶板回采工艺和煤柱留设尺寸,初步解决了房采采空区大面积冒顶的问题。

  安全意识推进保安高潮

  为了确保安全关口前移,神东公司整合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一体化、NOSA五星管理系统,建立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安全、健康、环保、质量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实现了安全责任意识行为的共享。

  2006年2月,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联合立项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包括神东在内的六家研究单位经过一年多结合实践的研究,体系于今年3月在上湾煤矿和徐州权台煤矿进行试点运行。

  此时,神东把战略目标的第一条定位在:要建成本质安全型为特征的现代大型煤炭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严格按照体系规定去执行,才能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作业人员的本质安全、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试点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上湾煤矿234项任务全部进行了风险辨识,辨识出人员方面的危险源1422个,机器设备方面的危险源267个,环境方面的危险源102个,管理方面的危险源80个。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了重大危险源32个、一般危险源43个。全面的风险辨识和评估,使上湾煤矿从源头上解决了隐患排查不彻底、管控对象和管控重点不明确的问题,实现了关口前移、超前预控。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