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管理大师的“洗手间管理学”

企业报道  2015-09-20 20:01:20 阅读:

  就连管理学的开创者,被称做“大师中的大师”的彼得·杜拉克也对洗手间感兴趣。

  比如,公司洗手间里的肥皂少了,大师会不会关心这样的事呢?会的。在讨论一个公司应该如何控制其开支时,大师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在晴天乱开支票,一旦看到天边出现第一朵乌云,就立刻大刀阔斧削减开支。因为“所有管理良好的支出都必须长期执行才能见效,短时间拼命冲刺,不见得有效果。相反,突然削减经费可能在一夕之间摧毁了长期耕耘的成果”。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大师举了一个例子:在公司发达的时候,夸耀公司福利,成立球队,但是当定单下降10%,就大幅紧缩开支,甚至不再供应洗手间里的肥皂,他特意强调,这并不是夸大其词,美国1951年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大师说,与其这样,还不如细水长流,规划适度而稳定的员工活动。

  还记得何春盛去掉洗手间的锁的故事吗?杜拉克也曾研究过洗手间门上的锁呢!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西北部一家铁路公司刚上任的会计主管注意到,每年公司都花一笔超额的费用来为火车站的洗手间更换新的门,他发现如果按照规定,小车站应该锁上洗手间的门,有人要用洗手间时,再去向售票员拿钥匙。但是为了省钱,他们只发给每位售票员一把钥匙——一位早就卸任的总裁在位时颁布了这个节约措施,还沾沾自喜于一下子为公司省了200美元。因此,每当有旅客上完洗手间,忘记归还钥匙时——这种情形总是一再发生,售票员就没有钥匙可以开门。但是,花两毛钱配一把钥匙被视为“资本支出”,必须得到总公司旅客服务部的领导批准,而且文件往来要耗掉6个月的时间;另一方面,售票员却可以动用“紧急维修”费,并且直接从现金账户支付这笔费用。还有什么比盥洗室的门破了更加紧急的呢?于是,每个小车站都准备了一把斧子,可以随时破门而入。

  这个故事听起来荒谬绝顶,但是大师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盥洗室破门之斧——奖励错误行为、惩罚或抑制正确行为的偏差政策、程序和方法。

  看来,小小洗手间,管理大世界。

更多专题
双总裁制的力耗

“双总裁制”首先需要有非常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经理人的职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要找到...

聚焦国企老总问责制

出台问责制度,目的在于对国企领导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促使其努力依法履行责任,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