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陡起波澜。“十一”黄金周期间,外资品牌在一线城市的销售量与销售额全面超越国产品牌,这在近几年来还是头一次出现。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夏普、索尼、东芝、三星、LG等品牌在部分低端产品使用台湾屏,降低成本,力压国产品牌,打赢黄金周价格战。有关专家表示,挟领先的品牌和整机成本的控制优势,日韩品牌可能重划国内液晶电视市场版图。
有业内观察人士分析,在2006年之前,几乎每一轮价格战的主角都是国产品牌,而且每一轮价格下跌也确实能够带来“轰动效应”。反观外资品牌,很少大规模参战,价格体系也是始终高高在上。但是,今年以来,市场容量的高速增长与面板的供应不足,直接导致外资品牌改变营销策略。为满足众多消费者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外资品牌在平板电视领域主动参战的积极性前所未有地高涨。LG、东芝、索尼、飞利浦等一系列外资品牌纷纷推出低端系列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
三星负责人指出,引进台湾液晶屏属于正常市场采购行为,并不会影响三星对面板技术的研发和质量管理,“三星已经采用了有效措施对外购产品进行监督检测,以保证品质控制”。而此前亦有媒体透露索尼从华映和友达采购了32英寸液晶面板。
然而,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表示:企业必须明示平板电视液晶屏的真实信息的要求。王宁认为,外资品牌以使用低价原材料降低成本参与中国彩电市场价格竞争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能如实向消费者明示,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有业内人士担忧,在价格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外资品牌会利用整机成本控制和技术优势继续抢占国内市场。尤其是在CRT电视衰退、平板电视上升势头的大环境下,外资品牌垄断着电视上下游制造的核心技术,以技术和产品引领电视行业的发展。
对于此次外资品牌“台湾屏”事件,厦华新闻发言人魏自力表示:“其实我们并不关注这次事件的原委,但这次黄金周市场外资品牌的降价风波提醒我们,国内彩电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营销、技术、产业链变革,国内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趋向于技术推进,外资注重价格等本土营销策略的应用,在这个新的竞争平台中,国内彩电要获得更强大、持续的竞争力,必须未雨绸缪,在产业链协作、技术开发和创新等基础环节积极做好迎战准备。”
业内人士认为,黄金周液晶屏产地事件的更大意义在于开启了日韩品牌大规模进军低端液晶电视市场的大门。不掌握关键面板、芯片等核心技术,国产品牌将会一直充当组装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