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能源用效率,节约使用能源,是中国能源发展最根本的途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许永盛近期透露,按照初步估计,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能源投资市场将形成10万亿元以上的规模,未来两年内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而与这个乐观的市场形成反差的是,由于风电的成本及入网原因,目前风电在国内市场还不赚钱。也有一些企业家表示,准备撤出风电市场。
发展势头强劲
清洁且用之不竭的风电,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风能在当前的可再生能源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而且风电正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装机容量也已超过6000万千瓦。去年,风电产业吸引了超过100亿美元投资,毋庸置疑,风电将在能源远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记者了解到,至2005年底,中国已建成风电场61个,安装风电机组1864台,装机容量达到126.5万千瓦,居世界第7位、亚洲第2位,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中国政府将2020年风电的发展目标从原来的2000万千瓦提高到3000万千瓦。2006年1月1日生效的《可再生能源法》亦为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建立一套风电价格机制以促进风电发展提供了法律框架。
除了内地投资以外,面对香港电力市场“低增长、低回报”的前景,香港中电集团去年开始进入内地风电市场。据称,在国家大力补贴风力发电的优惠政策下,每年投资回报率动辄高达15%,回本期更只需10年。
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明确看出,我国风电市场发展迅速,前景令人鼓舞。但是风电发展到今天,却不断遭遇价格瓶颈,甚至出现了有些企业望风而逃。
遭遇价格瓶颈
然而,作为一个需要培育和支持的新兴行业,风电却面临着一个发展瓶颈——价格形成机制不尽合理。风电定价方式上的不足,制约了风电的健康发展,而且《可再生能源法》在风电定价方式上存在不足之处。风电上网电价按照招标方式形成,出现了同一地区风资源相近的不同项目上网电价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给风电开发商带来明确的投资信号。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说“风电是一个成长中的新兴行业,需要培育、需要支持。目前风电价格形成机制与实现这一目标有相当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完善。”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察布市风电高级经济顾问、老专家赵逵对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2005年底前下发的有关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征求意见稿中曾明确提出“风电价格实行在标杆价格火电价的基础上加0.25元/千瓦时”,这一条款对我国风电发展至关重要,解决了多年来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瓶颈问题,可惜在正式出台的细则里没有体现。
如何解决瓶颈问题,不少电力专家认为,目前使用的投标电价机制需要完善和规范,特别是要限制不利于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风电电价畸低和畸高现象的出现,为风电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氛围,特别是为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利润空间。
专家建议在一定时期内给风电一个符合成本加合理利润原则的保护性电价,在市场培育期内,电价政策由招标定价制度改为固定电价制度,使风电价格水平保持一定的吸引力。同时要适时调整其电价水平,但始终要高于燃煤发电的上网电价。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也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和欧洲不同,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欧洲可以用高价买风电、买环境,但中国现在还没发展到这个阶段,目前国内在风电方面既缺技术、设备,也缺人才。”
史立山认为,我国目前发展风能尚处于起步阶段,重在打好基础,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须着力于整个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装机容量可能局部供过于求的势头,有必要冷静分析后再做打算。“实行招标机制,是鼓励实力强、技术高的企业先来开发风电市场,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工作是为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