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政府近年与所属11个市政府、109家能耗重点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能耗指标列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明确规定“十一五”末全省万元GDP产值能耗下降到1.56吨标准煤,以实现工业节能25%以上目标。对没有完成目标责任的领导干部,将实行严格的节能问责制。
河北将能耗指标与政府官员政绩和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挂钩考核,值得借鉴。“十一五”期末,我国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降低20%,这是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从目前执行情况看,难度很大,今年上半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不仅没降反而上升了0.8%。
由国务院批复的“十一五”期间各地区降低能耗指标计划近日已正式公布,计划围绕着总量削减20%这个宏观目标,对各地区削减比例进行了分配,其中吉林最高达到30%,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等能源大省、区的削减指标都超过20%。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一些省份至今还在与国家进行博弈,要求把自己的指标定得低一点,认为要完成能耗削减20%的任务必定要牺牲一些GDP。
由此可见,实现全国能耗降低20%这个宏观目标阻力很大,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一些地方根深蒂固的GDP观念。据了解,能耗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过去若干年,这些地方依靠比较廉价的、富足的能源,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使产业结构趋于畸形。如今要削减20%以上能耗,必须改造或关停一批高耗能企业,将面临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重大压力,今后数年内出现GDP缓慢增长甚至下降是必然的。因此,实现能耗削减指标必须痛下决心,需要“壮士断腕”的精神和勇气,否则难以完成任务。
如何做到“壮士断腕”?作为高耗能地区或企业需果断摒弃依靠资源支撑GDP增长的落后观念,要清醒意识到,廉价资源的“免费午餐”已经结束,资源短缺时代正在到来,靠高耗能支撑GDP是长不了的,既浪费资源,又制造污染,不可能有竞争力,产业调整、转型、改造,提升科技含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当然,面临着能耗削减所“逼”出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地方或企业可能会遭遇资金、技术、人员安置等一系列困难和“阵痛”,这就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勇敢面对。表面看,这种调整短时间内会牺牲一些GDP,但这是必要的牺牲,换来的将是“柳暗花明”,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各级政府要切实强化对“节能政绩”的考核、问责,使官员对所承担的节能责任产生畏惧感。问责要有力度,如果仅仅是批评一顿,事过境迁,官照样做,这样的问责就如同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如今“一票否决制”多如牛毛,实行“能耗指标一票否决制”是很有意义的,凡能耗任务没完成,即使其他工作再有成绩也需要果断否决,必要时请抬腿走人。只有让能耗指标成为悬挂在官员和企业领导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如同芒刺在背,时刻面临被“斩”,方能“逼”着他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勇力整治高能耗。
到底是想真正卧薪尝胆振作士气,还是“做秀博取同情”?从当事人的言论和事件的前后逻辑判断,这件事做秀博...
近年建成试生产的国家和安徽省“十五”计划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一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