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精心构筑坚强电网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企业报道  2015-11-24 09:12:16 阅读:

 

  沂水,一座蜚声全国的食品城、鞋业城、油顶城。

  沂水,一方曾用鲜血和乳汁养育了革命的热土。

  历史的脚步春雷滚滚,改革的大潮拍波击岸。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翻天覆地,一日千里,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文明日新月异。一大批英雄的沂蒙儿女,用汗水和业绩点缀着沂城的美丽;用智慧和热血书写着闪光的足迹。孙培庆和他领导的沂水县供电公司,就是一个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先进集体。

  近年来,沂水县供电公司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贯彻“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目标开展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公司逐步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全面转变,“全国一流县级供电企业”、“部级电力‘三为’服务达标单位”、“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省设备管理优秀企业”、“全市十佳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等荣誉桂冠也接踵而至,前不久又被命名为临沂市惟一的“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成为闪耀在齐鲁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以优质服务塑企业良好形象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不求人人求我,旱涝保收饿不着”的被动服务意识,在部分电力职工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在时光飞向21世纪的今天,个别职工仍没有从思想上转变过来。2000年底,某供电所一电工组3名农电工,在为客户服务时违反规定接受了客户的宴请,酒后耽误了其它工作。公司领导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那3位农电工被理所当然的辞退了。他们以此为契机,在全公司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客户”和“市场经济下,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引导职工换位思考,激发职工为客户服务的热情。

  毁誉容易立誉难。公司领导深知,要使电力行业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证,并且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经理孙培庆就常说,电业是社会的基础产业和公用性事业,良好的行业作风和企业形象是电力部门的立足之本。他们在抓好职工思想教育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硬性服务措施:公司职工一律挂牌上岗,微笑服务,不换面孔就换人;实行首问责任制、业务主办制,职工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准以不知道、不清楚等相搪塞;推行“午夜工程”、预约服务等五项便民利民措施;开展“心连心”客户服务活动,对军烈属、残疾人建立档案,实行特殊跟踪服务;完善“一口对外”办公室,实行报装接电等一站式服务,客户只需一个门子,半个小时就可办妥一切手续;对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窗口单位实行“早开门、晚关门、中午值班不断人”的制度;要求城区和基层供电所实行24小时值班,配备抢修车辆和物资,并与公安110报警服务配套联动,及时为客户排忧解难。经理孙培庆将每周六定为客户接待日,届时亲自到“一口对外”办公室坐班,接待客户来访,能办理的马上受理,不能办理的,也认真的给予解释。推行大客户经理制,设立大客户室,实行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延伸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预约服务、定期服务、应急服务等措施。公司领导还经常深入客户调查走访,倾听客户意见,及时解决客户疑难。针对社会上“承诺一阵风,过后影无踪”的现象,他们狠抓10项服务承诺的兑现落实,向客户发放“服务反馈单”,职工服务好坏、客户满意与否,全由客户说了算。

  特别是近几年省、市公司开展以花钱买批评、买建议为主要内容的“彩虹工程”活动以来,该公司更是把此项工程纳入常态运行管理。他们在建章立制的同时,拨出20万元专款设立了沂水电力行风建设举报奖励基金,设立了专项举报电话,聘请行风稽查顾问,成立了“客户关系委员会”,定期向社会发放“彩虹条”,做到条条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人大代表评议活动中,公司连年荣获全县第一名,2006年被中国质量协会等有关部门联合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单位”,企业连续18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从内部入手开精细管理好头

  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面对的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加之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力政策进行调整,使企业的空间利润缩小,经营形势相当严峻。沂水县供电公司的决策者们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决定从企业内部入手,将机构、人事、各项费用开支作为改革和管理的突破口。他们的指导思想是: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标准,健全管理体系,细化考核指标,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机构上,将原来的部室重新整合,并分别制定了明确的职责、工作程序和标准等,将各部室的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从而保证了机构精干,运转高效。

  在人员配置上,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公开选拔,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对中层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一年一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依据。对年龄较大或业务素质较差、不适应工作的职工,实行了内部退养。公司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职工不论年龄、工龄、学历、资历都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同岗同酬、易岗易薪,违反合同者给予批评、教育,直至下岗开除。工资、奖金等向一线岗位倾斜,许多职工自愿要求去艰苦的一线所、站工作。这种干部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增强了其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

  在费用管理上,严格了审批程序,加大了报销监管力度,在资金使用、成本控制、财经纪律的执行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办公费、电话费、工具费、维修费等十几种费用指标全部下达到各部室,实行“定额包干,超支自负”,盈者结转下年。对车辆油料的管理,按汽车性能和车况等综合评价下达指标,节奖超罚。为消除车辆使用上的弊端,研究制定了“车辆使用代金券”制度,各部室因工作需要用车时,需持“代金券”到车队办理手续。在职工十分敏感的招待费问题上,由办公室统一派餐在内部食堂就餐,并填发“派餐单”,严格控制在标准之内。医疗费本着“保证治疗、合理用药、防止浪费、节约开支”的原则,重新制定了《医药费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工龄、职称等按比例报销医药费,并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各项费用管理办法的改革,使跑、冒、滴、漏现象大为减少,每年可节省开支160多万元。

  抓安全生产创稳定和谐企业

  2006年10月6日,对沂水县供电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公司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21年,创历史最高记录。公司领导在欣喜之余,仍保持了一颗平常心。“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的目标是,把安全生产记录永远延伸下去”,经理孙培庆郑重地说。

  他们认为,在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抓住人的因素,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根本。实际工作中,他们始终把安全生产列入公司工作的第一项议程,坚持在制订计划、布置任务、检查总结工作时,都把安全生产列为第一项内容;在各项竞赛活动中,把安全生产作为必夺的第一块金牌;在评先、表彰、奖励、调资、晋级时,把安全生产情况作为第一个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在推行企业内部改革时,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目标;在签订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合同时,把安全生产列为第一项承包指标。同时,落实了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把安全生产列为各单位负责人任期目标中的第一目标,从各方面都强化了“安全第一”的观念。

  设备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对此,他们紧紧抓住设备管理不放松,以企业升级、建设一流和网改工程等为契机,对设备进行了综合治理,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

  在设备检修维护上,坚持设备全过程管理,推行设备运行、检修双主人责任制,坚持设备定期检修试验轮换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采取果断措施,坚决予以整改,真正做到了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在线路的维护上,坚持双管齐下。在内部,缩短巡视周期,由以前的每月巡视一次改为半月一次,夜巡、特巡从不间断,并通过加设警示牌、涂刷色标、加装电杆护线等措施抓好线路维护,确保了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公司设备完好率保持100%,被省有关部门评为“设备管理先进单位”,这一切都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安全生产“得之以严,失之以宽”。他们始终坚持“严”字当头,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坚持以“三铁反三违”,就是以铁的纪律、铁的面孔、铁的手腕反操作性违章、装置性违章和指挥性违章;对待事故,坚持“三不放过”,认真分析,严肃处理;对待事故苗头,小题大做,敲响警钟。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严格细致的《安全生产奖惩条例》,对实现安全目标的奖,有突出成绩的重奖;出了异常的罚,对脱离安全工作标准的也要罚,出了事故的重罚。此举在职工中引起很大震动,真正起到了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一个个人无违章,班组无异常,各部室(所)无障碍、公司无事故的安全目标体系已经形成。

  他们还大力倡导“六爱六亲”,认真开展“爱心活动”,全面实施“平安工程”,营造出互献爱心、共保平安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辟多产之路增企业发展后劲

  近三年牞在山东乃至全国旅游界牞斜刺里冲出一匹“黑马”,它不仅令业界人士刮目相看牞更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追捧。一时间牞这里车水马龙牞游人如织。这就是沂水县供电公司股份制开发的“天然地下画廊”旅游风景区。

  “客观地说牞此前沂水县供电公司的副业并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效益和优势。正是因为创新三产发展思路,依托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牞才真正实现了我们‘主副并举、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经理孙培庆这样告诉我们。

  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主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壮大企业实力?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这就是答案”,孙培庆如是说。

  但当突出做优的主业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牞相对滞后的副业又该如何科学发展呢牽这又是一个课题。

  旅游产业最终进入他们的视线,“破题”也由此开始。2002年牞在闻名全国的“红嫂故里”———沂水县院东头乡留虎峪惊现距今亿万年之久的罕见的天然地下溶洞。在惊喜之余没人把它当作一项产业来开发。孙培庆以一个企业家的敏锐捕捉到了这里面的巨大商机,他和班子成员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牞并分批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和洽谈牞在达成广泛共识后,决定由供电公司职工控股与当地村民共同参与旅游开发。这也标志着沂水县供电公司的副业发展真正走出了原来依赖主业的模式牞进入到另一个完全陌生、但又极具潜力和挑战性的新行业中了。

  旅游景区要做大做强,必须产业化发展。他们经过多方融资,建成了颇具规模的AAA级风景区———“天然地下画廊”旅游风景区。景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百万年绘就的“天然溶洞画廊”,有“沂蒙第一生态谷”之称的千亩生态山林和按星级标准规划建设的度假村———“怡然居”,将景区建成集地下奇观、休闲、娱乐、居住、餐饮、会议、商务、科普、健身等为一体的休闲游乐中心。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130多万人次牞被评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省旅游细微服务先进企业”、“山东最具浪漫风情景点”、“2005年度山东省公众最喜爱的十佳乡村游景区”等称号,在刚刚结束的山东首届旅游年会上,又被评为“山东最具竞争力十大景区”第一名,沂水天然地下画廊的美名已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目前,“画廊”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届时一个“岩溶地质博物馆、地上生态公园,地下艺术宫殿,丰富多彩水世界”的新景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沂水天然地下画廊只是供电公司多种经营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几经努力和周折,公司初步形成了以旅游、饮料、安装、制造等为主体的多种经营体系。目前,各网点经营红红火火。2006年,三产利税再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管理出效益。近年来,沂水县供电公司的各项工作成绩斐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年一大步,每年上台阶。2006年完成供电量7.64亿千瓦时,实现利税3743.5万元。我们相信,沂水县供电公司在党委一班人的领导下,一定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