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电话里几次坚持要去哈尔滨采访王桂兰,甚至还动用了《香港商报》的老朋友。在去年的人大代表会上,他听了王桂兰的提案,并见证了“三八节”那天,胡锦涛主席和她的亲切握手。
近年,在跟随她3天的工作中我见缝插针的和她交谈了5次。在她忙着举办“黑龙江外资企业家联谊会”和“凯莱书画沙龙”时,还跑到老员工中间开了一个4小时的恳谈会。
可以说,王桂兰是我20多年记者生涯中第一个让我边采访边流泪的企业家,也是在我采访时候让很多员工泪流满面的人。而她却总是开朗的笑着。
在一次次地流泪和沉默中,我的大脑是空白的,我不知道说什么。只有陪着她们沉默、回味,回味、沉默。
但是,我决不仅仅是感伤着她们的感伤。尽管王桂兰和她的员工20多年来有很多的坎坷经历是有理由令其感伤的。我更多的是感动和敬佩——20年的国有商业企业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走过来的,是一条充满着无数荆棘的道路。正是因为有像王桂兰这样优秀的企业家带路,20多年来,不仅给成千上万的商业职工找到了新的岗位,还为新城市的建设描绘了重彩——凯莱来了、元太祖来了、沃尔玛来了、肯德基来了、麦当劳来了,这个具有50年历史的松花江大饭店焕发了青春。
20多年,对王桂兰来说是怎样艰难的付出啊!如员工们所说:“一个女人,从40岁到61岁。没有博大的胸怀、没有无私的境界是绝对坚持不下来的。她当人大代表我们是从心眼里高兴。”
由此,我想到一个作家说的话:“人类很多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是被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或放在银行的保险柜里,但最最美好的却总是被珍藏在心房里、胸腔里,并与此生相伴。一个人,一旦具备了这美好,就会时时散发出这种光辉来。”
王桂兰的美好就是珍藏在心房里、胸腔里的。这个曾经美丽、仁慈、爱艺术、孝敬父母、疼爱丈夫和孩子的女人,并没有因为坎坷、苦难把这些美好的情愫丢失,而是时时散发在自己的生命中。
我感动于员工给她的诸多“外号”——女强人、女疯子、工程队长、兵妈妈、铁人、女菩萨。说起这些外号,她说自己觉得对得起父母给予的生命。因为肯于强,她坚决不能看着国有资产流失,咬牙兼并有1000万元债务的企业;因为肯于疯,她能够把自己的家当成加工车间,带领女职工走出自己的路;因为肯于当铁人,她带动几百名老员工,坚持几个月加班夜战,不拿一分钱加班费,保证沃尔玛超市正常开张;因为肯于做工程队长,她一米布、一颗钉、一块板的算计着,节约了1000万元开起了四星级大酒店;因为肯于不要命,她能够坚持10天10夜不回家、一天只睡2个小时觉,在最危险的堤段给2000名官兵当“后勤部长”,以“兵妈妈”的身份战斗在第一线;因为肯于当“菩萨”,坚持9年来拿自己的工资为单位救急。这个很少想到自己的老板,只要听到员工有了什么困难,就一定先解决员工的困难,而她自己到现在还舍不得丢下穿了10多年的工作服。
有这么多外号的王桂兰是幸福的。我们每个人在品读人生时都离不开对幸福的涵义认定。有的人是温饱、有的人是富贵,而有的人是“为更多的人幸福而幸福”。
从小父亲教育的“人人平等”思想使得王桂兰几十年一直保持一种心愿:我要做一个讲真、善、美的好人。她说,每一次有记者报道她,自己都认为5分是自己做的,5分是人家的希望。她就把那5分希望当做下一个目标努力完成。
在黑龙江成长的王桂兰喜欢一种鱼:三文鱼。三文鱼的一生充满了危险和悲壮,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躲过无数危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逆水搏击,回游产卵,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奉献”的完美句号。
采访几次停顿的时候,王桂兰都是这样长叹一声后拉回思绪:“我们需要使命感。这就不能太懒惰、太胆怯、太狭隘和固执。我61岁了,但我还有理想,就是为老年人做点事。”
王桂兰的新事业也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她理想已定,就会坚定的走下去。
在此,愿以一句“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献给她。虽然她已61岁。
就在一些人对祖国医药的瑰宝———中医药的疗效和前途命运产生怀疑、发生争论的时候,天津天士力集团抓住国...
在灵宝境内,面对表层资源消耗殆尽的局面,为揭开小秦岭中深部成矿规律的神秘面纱,聘请国内知名地质专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