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刚刚履新的公司管理者问我一个颇具有德鲁克风格的问题:“公司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我的回答也很简单:公司管理的本质是利益管理。
利益管理的核心是平衡,而不是使之单方面的扩大化。它本身也牵涉到一个营利机构的投入产出比问题,利益管理从公司的层面来看,也就是人力成本的管理。尽管我们最近也把它称呼为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但从来没有人否认过获得这种资源或资本是需要成本的。
但这种收益也是需要平衡的,因为市场会变,你永远不知道这个点在哪里。这个点就是利益博弈的平衡点,愈接近平衡点,愈能体现管理的效率。任何管理风格的变异,其实质是围绕利益的,如果忽视掉利益而单方面地去追求诸如“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说到底,是舍本逐末的。
事实上,除去公司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公司可能更要平衡的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这种的利益平衡就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不管是部门利益也好、小团体利益也好,它归根结底是个人利益。
在一些中国人的习惯中,经常把公司制度视为不可修改和“死”的东西,但同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人又很少真把制度当做一回事。因为这些制度大多不是过严就是生搬硬套别的公司,不然就是抄袭“制度书”,大多不顾及企业内部真正的人事环境和利益的平衡。既然制度是刚性的,那么,员工就必须通过人的灵动来软化它而保证自身的利益。
大多数CEO表面上并不完全赞同利益管理的说法,因为过多地宣传这些会让员工要求更多的利益,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他们在现实的管理之中又无一不围绕着这些进行。股东、员工、客户的利益,他们穿梭其中,不断地进行着平衡。
但CEO除了这些以外,事实上考虑更多的也是自身的利益。在大多数的收购和兼并案中,这些CEO早就把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抛诸脑后,他们想得更多的大多是自己的所得。那些公开发表的新闻中,总有“如果更多考虑个人利益,就不能促成收购”(或合并)这样的话。但事实上,这些CEO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暨2015年度全国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
就在全国各地的化肥企业在一片红海中火拼的时候,中农润田却通过技术创新开辟出一块无竞争的蓝海,其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