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高效能之路也许就是民营之路

企业报道  2016-01-15 11:35:48 阅读:

 

  相较于美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的处境就难堪了许多。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缺少企业家精神,甚至,因为长期的物质匮乏,人们愈加渴望摆脱贫困、奔向富裕。在当代,社会大众具有比他们前辈更为强烈的创富冲动和激情。只是由于我们的体制不完善、市场不成熟,我们的企业家要面临比西方企业家更多的不可预期和不可确定的因素。因而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所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周旋于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之间,要同时应付来自两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中国企业家的创富成本之高、工作压力之大,往往是西方企业家无法想象的。

  中国的企业家上要对政府负责,为国家财政作贡献;下要对企业里成百上千乃至上万的员工负责,每月按时发工资;中间还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正如很多文章中说的那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如果说有哪一个社会群体是最值得尊敬的群体的话,那么,民营企业家群体应该是最值得尊敬的群体,尤其是那些成功企业里的优秀企业家。

  如果我们把单个的企业比喻为森林里的一棵树,那么由许许多多这样的树所组成的森林就大约可以视为一个宏观的经济系统。当森林里的大多数树木都比较健康时,那么拥有了这样的森林就意味着拥有了一个有着较高生产效率的社会生产系统。反过来,如果森林不大健康、生态系统有问题,但并不排除在这个森林里仍然有一些树木却能长势喜人、生机勃勃。这本《高效能企业的7个习惯》所提到的7家高效能企业,也许就如大森林里健康生长的参天大树,他们的存在、他们所创造的业绩,不仅可以为我们的企业界带来希望和信心,也能为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书中所介绍的7家高效能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这似乎也向世人昭示着:高效能之路也许就是民营之路。一家高效能的企业,它的产权通常是非国有的,机制通常是民营的。在这样一个体制平台上,更有可能形成高效能的企业文化以及高效能的企业习惯。

更多专题
美中时报评出:2015美中经贸十大领军人物

美国是成都对外交流的重点国家,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唐良智就任市长以来,更是将这种合作关系...

美中时报评出:2015美中经贸十大成就

2015年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北京会见了美国贸易发展署署长扎克女士,双方就贸发署在华推动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