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电力节能装备全面破局外资垄断

企业报道  2016-02-03 09:56:58 阅读:

 

  近年,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购买了利德华福2套2500kW的高压变频电力节能设备,利德华福高压变频调速系统销售业绩因此突破了1000套。这意味着国内品牌不但在低功率高压变频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同时打破了高功率高压变频市场国外品牌的垄断局面。

  然而,光鲜的销售业绩背后却很难掩盖行业发展的硬伤———由于激烈的竞争,部分后来者为了夺取业绩而采用了低价策略,一些厂家甚至报出了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想通过低价占有市场的公司,其想法有些幼稚。无法获利的企业无法持续经营,长期售后技术服务必将成为一句空话。”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继增说。

  本土企业崛起

  由于高压变频器的技术十分复杂且价格高昂,所以在国内的应用一直很缓慢,而随着节能效率的日益凸显,高压变频器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用户认可,并逐步走向新的增长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已成长起了数十家高压变频器生产企业。而近几年,国内高压变频器企业已经在市场占有率上开始超过外企。据姜继增介绍,2005年,利德华福的年销售量超过了罗宾康,成为中国本土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企业。这也是国内企业开始吹响进攻号角的标志。

  进入2007年,利德华福高压变频调速系统销售突破了1000套。这就意味着,与国内其它的自动化市场相比,在未来的高压变频器市场中,国内品牌将首次占据主流甚至是领衔的位置。

  节能潜力巨大

  姜继增介绍说,无论是现在的使用规模还是未来的潜力,电力行业都是高压变频器最大的市场。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的投资进行限制,未来小机组越来越少,因此市场需求的台数在下降,但功率等级在增加。另外,循环硫化床的使用,将可能增加市场的需求量。一般一个锅炉有8台辅助电机,有4—5台需要调速。增加循环硫化装置后,需要增加8台左右的辅机,这就需要增加4台左右新的调速需求。

  高压变频器市场能够迅猛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节能减排的硬性要求。我国目前资源耗费高、浪费大的问题一直存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上至政府在积极推行节约型社会,下至厂矿在积极建设节约型企业。

  姜继增帮记者算了一笔账,利德华福的产品遍及亚洲、欧洲等地区,累积功率82.6万kW,按每年运行300天、30%的节电率计算,为各行业用户节电约17.84亿度,相应减少了71.36万吨发电用煤、235.5万吨废气和1.14万吨SO2的排放量。帮助各行业领域用户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节能降耗,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低价策略堪忧

  高压变频市场的日渐成熟引得众企业竞相杀入。从2004年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供应商加入市场,高压变频器的产品价格逐年下降,2006年下降更加明显。然而,在姜继增看来,这种价格战已经呈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因为这种降价并不是因为成本下降,相反,原材料如铜的价格在上升,制造成本在增加。这完全是由于后进的国内供应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采取的短期价格策略。”据介绍,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除了国外品牌和利德华福等少数供应商以外,多数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已经脱离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姜继增认为,真正的竞争应该是性价比,而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将是长期的,谁也无法在短期之内成为市场的替代者,因此短视的价格竞争不是最佳途径。

  他坦承,虽然外资企业保住原有阵地的路很艰辛,但从总体来看,外资企业的产品在技术上还是要高于国内企业一筹。在高端技术方面,尤其是在制造工艺、特殊场合的实用性、产业链的完善上,国内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而国内供应商的优势应在于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以及本土化的技术工程服务。“我们应该发挥这些长处,同时取长补短,提高研发能力和制造工艺,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产品以及高效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更多专题
三型企业的内涵与建设

 “学习型、创新型、责任型”的三型企业是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居安思危,顺应新...

专家学者纵论三型组织建设

战略管理有一个普遍的做法,首先要对企业的外部形式,包括国内和国际,分析哪些有利、哪些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