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的变革与其说是政治革命,毋宁说是科技革命的产物、是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产物、是新型工业化浪潮冲击的结果。由于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在这种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2001年施正荣的回国创业,他投资40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于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组建了中澳合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使无锡市政府感到了光伏产业的即将到来。
2005年12月,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超过50亿美元。在从硅材料到光伏市场的整个链条中,尚德已然成为国内光伏企业中惟一具有话语权并可以影响产业链的企业。
也许人们当时并未意识到无锡市政府对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决心,无锡政府所看到的正是新型工业化的、巨大的光伏市场,在今天许多人已经相信,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大国,而带动这一切进入世界眼帘的,尚德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提供舞台开辟的、独具市场眼光的正是无锡市政府。
2006年11月,尚德电力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签订正式协议,建立新型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未来还将成为尚德电力全球技术研发中心。上海无疑成为了尚德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径。
江西区位条件优越,有利于率先承接长珠闽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江西“十五”期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9.0∶47.2∶33.8,工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到2010年,江西省新型工业化将迈出重大步伐,人均GDP上升到2000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3∶52∶35,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
江西省工业产业结构处于向重化工转型阶段,高耗能产业比重达到60%,而全省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新增需求将完全依赖外部市场,资源约束成为工业经济做强的瓶颈。在加快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农村面源污染将继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将日益加重。部分行业产能全面过剩,结构调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实施新型工业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
目前,江西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4个特色领域产业群体,涌现了清华泰豪、联创光电等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世界上铜箔生产最尖端技术的美国耶兹公司,在中国考察了36个投资地后,最终选择了江西。“十一五”时期,江西将加快高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计算机软件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一直以来,江西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方针,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产业,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优势所在。但从江西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省情来看,如何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江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无锡市政府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行会搭桥、中介服务”的全社会支持服务体系,无疑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尚德投资的远见未来以及在扶持企业做大的过程中,围绕企业提升发展需求,对孵化的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很显然已颇有成效。
“十一五”时期,江西将坚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消耗管理,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
我们期待江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把速度同质量、效益、结构等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使工业真正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把当前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衔接和统一起来,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和利益,走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习型、创新型、责任型”的三型企业是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居安思危,顺应新...
战略管理有一个普遍的做法,首先要对企业的外部形式,包括国内和国际,分析哪些有利、哪些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