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节能减排>> 正文

停污染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企业报道  2016-02-11 09:29:50 阅读:

 

  这是一种例行公事式的惯性处理。一起事故发生后,总要有人为此埋单,这不仅是责任政府的需要,更是民众的希冀。这5位官员只不过是“替罪羊”,是替众多无视环保的官员和污染企业主担罪。

  一则新闻总是引起不同的解读,且不说这样的处分似乎过轻;也不说处理的5位官员级别较低———官最大的是镇长,大多为副职。就说,这样的处理就能够有效杜绝太湖污染问题吗?从某种意义说,处分官员远比关停污染企业容易。

  我们不要忽视环保部门的良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一方面,上级要求必须重视环保,百姓关注不能不重视环保。另一方面,若严格执行环保相关规定,可能有相当一批企业要关门,当地政府同意吗、上级政府同意吗?更可怕的是,企业的职工以及职工的亲友团会同意吗?地方环保部门的人、财、物都受制于地方政府,若强行对污染企业下手,不但关不掉企业,甚至可能自己先丢了官,本系统先断了财政口粮。

  这就是中国环保面临的严峻现实,一方面很多地方很多人对污染不管不顾只顾眼前利益,一方面从长远看必须关掉污染企业。关掉污染企业,立竿见影的是不仅会断掉税源,更会导致一大帮工人失业。这一可能的“严重后果”,也正是污染企业关不掉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视环保必须全国一盘棋。太湖的污染绝不是一家企业造成的,也不是一地造成的。在当前,我们必须承认,一些地方一些人为了眼前利益,对污染放任自流。谁对污染动真碰硬,谁就可能眼前利益受损。只有全国一盘棋,全国都不给污染企业生存的空间,那么太湖、松花江的悲剧才不会上演。

  处分官员远比关停污染企业容易得多。而且我们看到,目前考核官员仍是GDP决定一切,今日因污染而受处分,明日很可能因为污染带来的GDP而受重用。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节能减排的鼓励措施、限制手段,那么这样的处分,除了给百姓一个心理安慰外,对于环保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更多专题
三型企业的内涵与建设

 “学习型、创新型、责任型”的三型企业是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居安思危,顺应新...

专家学者纵论三型组织建设

战略管理有一个普遍的做法,首先要对企业的外部形式,包括国内和国际,分析哪些有利、哪些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