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O理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一书一个最大特点是立意高远。管理层收购实现了从经理人到股东的转变,是对经营者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补充,是中国产权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最新探索。
首先,管理层收购有利于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其次,管理层收购有利于解决企业产权问题。通过实施MBO(管理层收购)也可以帮助解决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持有公司的股份,可以稀释国有股的比重,当管理人持有的股份达到一定的数额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大股东的独断专行。而且,由于持股的公司管理人员对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当的了解,并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负责,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治理机制,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因此,通过MBO的方式来解决产权结构不合理现象是十分有效率的方法。
著作还对近几年中国MBO进程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管理层收购含义及其理论基础,对中国企业实施MBO的主体法律制度、融资法律制度和国有资产转让定价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为破解中国企业MBO的上述困境提供了诸多建议,试图探索出一条规范而且适合中国国情的MBO道路。
另外,《MBO理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也强调企业仅仅民营化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在最先进的自由市场经济中,企业也容易在管理、组织和公司治理等方面遭遇失败。民营化的过程不能是为民营化而民营化,而要在公司治理、企业内部激励等方面有所提高,同时还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否则民营化非但不能提高企业绩效,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企业的成功是企业和市场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在中国,不仅要推动大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而且要创造条件推动企业联合起来,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实体,对抗跨国公司的挑战。除此之外,还需伴之以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如公司治理质量的提升、竞争环境的建立等。
《MBO理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除了运用详实的资料对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过程以及改革的效果进行分析之外,实证部分也是一个亮点。作者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中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做了专项调查,并就调查结果做了全面细致的数据描述和计量分析。通过实证分析,作者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其中之一就是国有产权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稳定地与低效率联系在一起。另外还有许多有意思的结论,作者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和越位的情况非常普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对国有企业负盈不负亏,企业家的短期行为和国有企业效益不佳,这一普遍存在的现实,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这可能有点违背国有资产管理的常规。但作者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样本中的宇通客车实施MBO后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所有者缺位”、“短期行为”、“代理问题”等问题,实现从制度安排上约束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长期目标和利益的实现。
现而今,商用电脑市场群雄逐鹿,70%的市场份额令联想、惠普、戴尔等国内外IT豪强早已抢先下手,占据大半...
大力创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这一理念的灌输来积极营造企业和谐进取的氛围,让高效团队在工作中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