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大白兔”的危机应对智慧

企业报道  2016-03-18 10:08:48 阅读: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国新办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大白兔奶糖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甲醛,质量是安全有保证的,从而消除了海外经销商对“大白兔”的疑虑。

  众所周知,上海冠生园的大白兔奶糖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新中国第一代奶糖,也是目前国内最知名的糖果品牌之一。在突然遭遇“甲醛门”事件后,冠生园与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在4天时间内便成功“突围”,给人以四点启示:

  首先,生产厂家高度重视。从相关报道中我们得知,“甲醛事件”曝出后,冠生园集团自己主动停顿了“大白兔”产品的出口,并在3天内做完了三件重要的事情:给菲律宾方面发函沟通;请权威检测机构SGS对生产线的产品进行检测,并得出没有甲醛的结论;召开中外媒体见面会宣布检测结果。不仅如此,冠生园还对菲律宾食品药品机构在既未公布相关检测报告又未得到生产企业确认的情况下,贸然通过媒体发布消息,给“大白兔”品牌造成损害的极不负责行为,保留诉讼法律的权利。

  其次,权威机关及时发声。获知大白兔奶糖被禁售的消息后,上海市质监部门和国家质检总局及时派员在第一时间介入,出具了权威检测报告。特别是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国新办2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的权威发言更是让海内外消费者疑虑顿消。李长江说:“第一,我们没有接到菲律宾政府有关方面的情况沟通。第二,我们同菲律宾驻中国使馆进行联系,想取得这方面的资料,他们表示无法提供。第三,我们经过了认真的检查测试,大白兔奶糖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甲醛。”

  再次,媒体报道客观公正。传媒因素是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危机公关中是一把双刃剑。这次大白兔“甲醛门”事件,尽管海外媒体炒得热火朝天,但国内传媒在对待这一民族品牌上,汲取了以往“见风就是雨”的教训,在报道时不是盲目跟风、夸大其辞,而是遵循新闻游戏规则,冷静而又客观地在第一时间传递最新的来自权威管理部门和权威检测机构的消息,因而没有出现“越描越黑”、一地鸡毛的怪象。

  最后,“第三方”鉴定功不可没。7月18日,新加坡政府的检验机构从冠生园新加坡经销商福南公司仓库中抽样大白兔奶糖进行检验,检测结果:大白兔奶糖不含甲醛,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标准;7月19日,国际公认的权威检测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对大白兔奶糖检测得出结果:未检出甲醛(福尔马林);7月20日,文莱卫生部发表声明,宣布经过该部检测表明,中国产的“大白兔奶糖”不含甲醛,完全可以放心食用……面对这些“完全一致”的检测结果,不知菲律宾食品药品局有何感想?

  近段时间,境外查出中国产品存在质量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从宠物食品、牙膏、轮胎,到现在的大白兔奶糖,甚至连“发生”的规律都极为相似:先是境外媒体曝光,紧接着内地厂家马上通过权威机构进行澄清,再后来大多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但厂商却损失巨大,甚至遭受灭顶之灾。这次“大白兔”突围“甲醛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对民族品牌的呵护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中国人的事,只要我们的产品质量过关,不管国外一些别有用心者是“阴谋”还是“阳谋”,都不会得逞!

更多专题
关注一切利益相关者

今天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明天社会就要承担企业的责任。2007年2月1日,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浙江民企...

用于挑战的可敬的人

敬佩一个人,无需他作出英雄般的壮举,而在于他面对困难,不畏艰难,敢于迎接挑战;敬佩一个人,无需他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