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视察枣矿集团高科技园区子午轮胎厂牞对枣矿的非煤产业发展牞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予以充分肯定。非煤产业不仅成为枣矿(集团)公司的一支生力军,而且为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积蓄了不可估量的发展后劲。
发展非煤产业并不是新鲜的话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煤炭行业优化组合、减员增效,当时的枣庄矿务局曾经尝试过上马非煤项目,安置下岗职工,解决富余人员就业。然而,实践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突飞猛进”的结果,相反,由于机制老化、包袱沉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等原因,到了90年代末,60%的非煤项目下马停产,本来就步履维艰的煤炭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2001年,经过国家政策的调整,煤炭市场走出低谷。枣矿(集团)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高瞻远瞩,创新思路,跳出单纯为安置富余人员的小圈子,以形成新的替代产业、解决矿井今后出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集中资金开发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大项目,从而形成“大非煤”战略。
2003年9月29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首套薄煤层三机配套综采机组,在枣矿集团公司田陈煤矿531工作面联合试运转一次成功,并创出了月产原煤10.6万吨的全国新水平。从而解决了薄煤层由于开采高度低、工作面空间狭窄、工作条件差而造成的开采效率低、经济效益差、安全无保障等诸多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与薄煤层原炮采落煤相比,新的综采机组工效提高4.4倍、吨煤成本降低了71%,直接经济效益提高了2.7倍。这套机组批量生产后,受到新老煤炭基地客户的普遍青睐。
技术创新为枣矿(集团)公司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大批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在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拉长了产业链。枣矿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联合攻克的洁净煤———水煤浆生产技术,荣获十大中国煤炭工业科技成果第一名,为我国发展洁净能源产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依托这一技术建成的全国第一座环保、节能的水煤浆发电厂,实现了煤炭企业由“黑”到“白”的转变,被列入国家重点洁净煤发电技术推广项目。煤矸石占压土地、污染环境,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煤炭企业的突出问题,然而在枣矿(集团)公司却被当成了“宝贝”。他们突破过去只作为填充物料的单一利用渠道,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烧制煤矸石砖。目前,已在各煤炭主要产区建起了6座煤矸石发电厂,总装机容量300KV。发电自用、多余上网,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关键是看企业的核心技术。
无论是否要突破60岁大限,无论人事调整如何推进,关键是在有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习惯于弹性思维。国外的退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