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节能减排>> 正文

武钢四大举措力促节能减排

企业报道  2016-07-06 11:39:46 阅读:

 

  武钢成立了创建节约型企业推进领导小组。各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企业从上至下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通过例会定期报告、动态跟踪等途径牞层层落实工作职责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国有钢铁联合企业。现已成为年产钢2000万吨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6位。今年上半年,武钢股份以530万吨的钢产量创造了51亿元的利润,吨钢利润达960元,与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并驾齐驱。

  钢铁行业是资源密集型企业,也是耗能大户。近年来,武钢大力推进节约型企业建设,以科技进步降能耗,以强化管理促节能,使企业能源消耗不断降低。武钢副总经理彭辰在日前举行的2007中国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表示,武钢在节能减排上采取了几大举措:一是在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下功夫,为创建节能减排提供制度和组织保证;二是在技术装备和工艺创新方面下功夫,为节能减排提供物质条件;三是调整产品结构,通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武钢成立了创建节约型企业推进领导小组。各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企业从上至下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通过例会定期报告、动态跟踪等途径牞层层落实工作职责。此外武钢把节约绩效与个人奖惩挂钩,制定了《武钢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各单位节能、节水牞资源综合利用的具体目标、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

  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创新是实现能源、资源节约的物质基础。武钢近些年自筹资金数百亿元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先后完成了一炼钢“平改转”、新3号焦炉、6号、7号高炉等十几项工程,并先后对硅钢、一冷轧等6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如,一炼钢“平改转”工程,淘汰了高能耗、高污染的平炉———模铸———初轧开坯等落后工艺,在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中率先实现了全连铸生产。“平改转”后,一炼钢厂转炉连铸坯比平炉初轧坯每吨降低生产成本200元左右,年节能30万吨标煤。

  调整产品结构,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双高产品,也是武钢节能减排的一大举措。“结构产品优化方面对我们特别重要,可以降低每万吨钢的能耗。”彭辰说。

  以低温取向硅钢为例,世界上只有极少数技术发达国家拥有该项核心技术。以往武钢依靠从日本引进该技术,但高温加热轧制给热轧工序在取向硅钢产量、稳定磁性、降低能耗方面带来巨大压力,成为武钢提高取向硅钢产量和质量的瓶颈。武钢自2002年起牞着手进行低温取向硅钢的研究开发,研制出来的产品牌号比例比目前的高温取向硅钢有较大提高,彻底打破了热轧厂只能生产一般取向硅钢的生产瓶颈。

  彭辰透露,上半年宝钢卖钢1080万吨,利润119亿元,鞍钢741万吨钢“赚”68亿元,武钢的吨钢利润介于两者之间。而武钢八成矿石靠内河运来,矿石资源输于鞍钢,运输条件则逊于宝钢。彭辰说,武钢主要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化解成本压力。

  “在布局结构上,我们重组武汉冶金业,将汉阳的工厂搬迁到阳逻,打造江北钢材加工配送基地,年深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极大提高钢材的附加值,降低了能耗,年利润将达10亿元以上。”

  现在,武钢生产用水循环率达96%,吨钢耗新水去年降至6吨以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废水、废气、废渣变废为宝。2006年,武钢回收高炉水渣282.4万吨,高炉重矿渣11.4万吨,钢渣132万吨。炼钢污泥粗颗粒生产铁粉攻关成功后,建成了年产5000吨铁粉生产线;冶金渣公司扩建年产钢渣微粉生产线,利用规模由10万吨提高到40万吨;对铁矿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回收与铁矿伴生的铜精矿、钴硫精矿、硫精矿,还利用硫精矿生产硫酸,供焦化公司使用。

更多专题
五条路转变生产升级模式

为了摆脱发展中的困境,使企业稳步迈入快行道。2003年,在中航第二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洪都集团公司确定...

铲除管理积弊要使用高效手段

精益变革在全球制造业中已经不再是什么新奇的壮举,精益管理早已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