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读到王育琨的《两个联想哪个更真实》一文,很受启发。他写道:政客在一些场合,常常表现出内心感受的另一面。企业家如果也染上如此习性,就很难存活了……企业家的奋斗,是一次次(不断)“回归零”的过程。不管他先前何等成功,什么时候他不能回归零了,开始自以为是了,那也就到了他向下滑行的时候了。文中有两点是特别引人注意的:一、危机来临———企业家政客化的必然结果;二、不断地心态“归零化”———一个制胜的法宝。作为某种补充,本人想就这两点谈谈个人看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企业家的政客化多有其源自客观的无奈,导致这一世象一再浮出的缘由起码有以下四个:第一,(国企)领导人的任命在很大程度上仍由组织上决定;第二,直至目前大企业仍有级别之分;第三,相当部分行业的企业仍然具有几乎绝对的垄断性;第四,身为大股东的国有资产管理者是事实上的掌权者。
事实上,从制度经济学原理上说,政客化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的政客化同企业具有行政科层制和市场交易制二重化特征有着某种联系,因为,企业同样有行政。问题是如何把“企业行政”同“政府行政”区分开,尤其是不能让企业行政向政府行政演变。其实,扁平化的核心意义也正在于此。在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上,企业家在与政府打交道的时候,一点政客化风格都没有是很难的。但是,当与自己的客户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讲市场化原则,且不论同哪一方都得坚守诚信原则。
另外,就“归零化”来说,我认为,必须要弄明白何为归零?归到哪儿算是“零”呢?概而言之,企业或企业家的归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向:归于(学习样板)“母本”老师;归于自我成功起点;归于市场起点———顾客需求。
我以为归到客户上、归到在客户(需求)面前:没有任何理由,一切服从客户。相对于日益增长着的用(客)户需求,你永远不能满足,永远不能说自己已完全满足客户需求了,永远不能说自己真正成功了,诸多的企业失败正在于他们忽略了这个禁忌。
国内葡萄酒企业正热衷以最传统的方式———庄园生产来推广它们的产品,而支撑这种热闹局面的则是庄园运动所...
奥克斯从一开始就以行业搅局者的形象示人,而时至今日,却已然成为不折不扣的营销高手。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