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厚积薄发显身手,鞠躬尽瘁写春秋

企业报道  2016-08-23 10:02:08 阅读:
核心提示: ——记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建筑公司项目经理刘新乐

  十八年的酷暑严寒,他始终扎根在施工一线;18年来从普通技术员到技术负责人再到项目经理,历经北京北蜂窝住宅综合楼、新建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等10多项急难险重工程的挑战与考验,他的“硬汉”之路愈发坚定。如今,在全国最大的在建地铁车辆段工程的舞台上,更给了他大显身手的机会,他就是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地铁16号线28标段项目经理、党支部副书记---刘新乐。

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建筑公司项目经理刘新乐

  扎根一线,千锤万凿结硕果。回首过去,无论是普通技术员,还是技术负责人,抑或是项目经理,刘新乐始终扎根一线,不曾退却。

  2008年4月,在负责铁道部羊坊店住宅小区改造项目时,由于要确保原小区居民在春节前回迁入住,而彼时距过年也只剩十个月时间,因此工期异常紧张。他带领项目骨干,发扬连续作战风格,跟随劳务队伍一起实施昼夜交叉作业,高峰时甚至开启了全天候“三班倒”的模式,严格把控每道工序,合理配置人、机、料各项资源,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地下两层、地上十六层住宅楼的全部施工任务,获得了建设单位的高度认可。

  2011年7月,他又临危受命,调任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项目经理。该工程位于长安街上,属城市繁华路段,更是核心区域,政治关注度较高,因此作为建设方,铁道部诸多领导对土建和机电各专业施工工艺的选择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能否如期落成,还涉及到铁路互联网售票能不能顺利实施,社会意义重大。面对挑战,刘新乐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探索、创新:通过采用360度全回转液压钻机,应用HPE液压地面垂直插入钢管柱技术,成功解决了胶结坚硬砾岩层条件下桩柱一体工程施工的难题;采用旋挖钻与成槽机配合的“三钻两抓”成槽工艺,不需爆破和振动冲击,解决了繁华市区坚硬岩层的地连墙成槽难题;结构施工中采用盖挖逆做法,确保了紧临老旧建筑物的安全,基本做到了零沉降。在他的调配下,各部门通力合作,工程圆满实现安全质量和既定工期的双达标,获得铁道部领导的一致好评。

  由于之前的工作业绩,2014年5月刘新乐调赴北京地铁16号线土建施工28合同段北安河车辆段工程,任项目经理。该工程概算额达26亿元,是目前全国在建的地铁车辆段中规模之最。材料用量更是空前,仅钢结构的用钢量就达到7.8万吨,近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两倍。尽管由于种种因素工程启动延迟至2015年5月,但建设单位既定的2016年12月的竣工时间却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面对如此重担,刘新乐不畏艰难,自开工之日起,同志们都感觉到他似乎进入了一种癫狂的工作状态。而他经常亲临现场到深夜的场景,项目职工包括协作队伍已经屡见不鲜了,他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形象的称呼—“刘施工员”。2016年的春节,刘施工员决定“忙里偷闲”,安排大家做好交接,回家过年。而他为了安定人心,保障春节期间的工程进度,在说服家人后,毅然留在了项目部,和值班同志一起,带领部分协作队伍继续奋战。在刘新乐的影响下,项目部同志团结一心,确保各项施工顺利进行。2016年7 月10日,随着车辆段联检库二层小汽车库顶板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主体结构就此全部完成:项目累计完成产值18亿元,其中仅三月份施工产值就达3.7亿元,刷新了一个项目部单月完成施工产值新纪录。

  深谋远虑,科学管理创佳绩。成为项目经理后,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刘新乐也逐渐摸索出了以具体目标来全面促进项目的科学化管理,即: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成本管控目标和科研创新目标。

  在他担任项目经理期间,承建的工程总额合计30多亿,已完工项目均实现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累计利润总额2.5亿元;负责的所有项目包括在建的北安河车辆段,从未出现重大机械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垮(塌)事故,轻伤率始终控制在1.5‰以内。基于此,他的项目团队先后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4项、北京市和集团公司文明安全工地5项、“苏家坨2015年先进单位”等;而他本人也因项目管理取得了诸多成绩先后被集团公司评为“十佳党员项目经理”、被建设单位快轨公司评为“优秀项目经理”,今年五月更是被中国中铁党政工团联合授予了“第六届中国中铁劳动模范”的称号。

  以身作则,建设队伍倡学习。打造学习型团队,是刘新乐担任项目经理以来恒久不变的目标。他深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哲理,因此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十八年来,凭借不懈努力,他先后取得了房建和市政专业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证书、曾在国家和省部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两篇、参加了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图书《施工方案范例50篇》的编制, 2015年参与研究开发的“地铁卷缆送线器”通过了实用新型专利认证。目前正在 参与《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行业标准的修编工作。

  与此同时,他积极倡导项目职工在工作之余不忘理论研习:定期开办“职工大讲堂”,分享先进技术工艺,亲自为青年职工传授经验;每周组织“二·一”活动,针对施工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并总结;针对不同专业,组织开展“劳动竞赛”,他也当仁不让,毛遂自荐地担任了“主体结构劳务”科目的考官,并依考核结果奖罚,激励项目职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以满腔热忱,竭力为项目职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带领大家学技术、练本领,经过他多年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许多青年职工均已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部门主管,更有两人现已成功步入建筑公司青年项目经理的行列。

  洗尽铅华,尤见壮志凌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十八年来,刘新乐始终怀揣着最初的抱负和一腔热血,兢兢业业,鞠躬尽瘁。面对接踵而来的成绩和荣誉,他也只是会心一笑。就像日前车辆段主体结构经验总结会后,他并未做过多停留,回到办公室,换上自己“刘施工员”的行头,朝着施工现场和他的“硬汉”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白乐 齐慧敏 )

更多专题
谁来改革国企?

民营企业参股国企在今天的江西已经成为惹人注目的话题。事实上,借助民营势力的潮流在江西国企中早已不新鲜,...

昌飞引领直升机国际化突围

“我们要成为中国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一员”,这个奋斗目标奠定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所属昌河飞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