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美元不断贬值、石油危机、农产品价格暴涨、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大、通货膨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剧烈波动、泡沫资产等给调控增加压力的问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于长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用“从紧”去“两防”是极其艰难的,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做出这样的决策实属无奈之举。
中央的“两防”
以防通胀为重中之重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受到物价上涨翘尾因素影响,2008年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于长滨认为:目前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输入型通胀,二是基础货币发行量过大。
输入型通胀是由于国际石油危机、生物能源快速兴起、农产品价格暴涨等因素对我国的影响。这是我国政府所不能左右的,只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别无选择。
受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和农产品价格暴涨的影响,我国去年食品价格上涨12.3%。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价格模型测算,石油价格每提高10%,便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升0.25%、生产资料价格上升0.9%。这就意味着油价将和粮食价格一起,成为推动我国CPI走高的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当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意味着用粮食加工生物燃料有了更大的动力,这将推动粮食价格上涨,从而形成油价与粮价交替攀升,推高CPI上涨的格局。
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只是由推动替代能源而引发的农产品价格暴涨,对非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对抗通胀的最有效方式
治理通货膨胀一直是令各国政府头痛的事情。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成反向变化:为了降低失业率,就要承受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要承受更高的失业率。政府决策的两难在于既要避免经济增长失控从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以免日益严重的社会收入不均引发社会动荡。
于长滨指出,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紧缩)和人民币升值是政府对抗通胀的最有效方式。而作为总量概念,不管是减少货币供应量还是提高利率,货币紧缩都是对整个经济体的紧缩。当前中国的转型需要扩大内需,抑制外贸顺差。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限制信贷等,都会抑制内需。因此,从紧的货币只是维持金融环境的当下稳定,暂时减轻资产膨胀的压力,而不能对经济结构调整起作用。中国经济面临的是稳定就业、抑制通胀、经济转型的三个相互存在矛盾的任务。将转型列为首位,力推价格改革,这意味着资源和劳动力的价格将持续上涨,会助推通胀。
严厉的信贷政策对于中小企业、房地产、资本市场的影响巨大,甚至危及到企业生命。其实在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当它们的生存空间被货币紧缩政策缩小或不安全时,不仅不利于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还造成经济增长的压力。广东千家鞋厂倒闭的经济事件,虽然由诸多原因引发,但贷款难、贷款成本高不能不算是主要原因,其足以预示这种影响的威力。
控制流动性有助于
抑制通货膨胀
央行要控制流动性,要降低M2的增长速度,首先要减少基础货币的发行;其次,以提高利率的手段来降低货币在社会上的流通速度。所谓的M2,是指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所有的银行存款。M2的源头,是央行发放的基础货币,两者之间成正比。所谓“流动性过剩”,是指M2增长得太快,但根源在于基础货币发行太多。减少基础货币发行,就能抑制通货膨胀。
既然如此,央行可否提高存款利率即加息,使其变为正利率,我认为至少现在不可以。因为今年1月22日、30日,美联储两次紧急降息,降息后联邦基金利率指标为3%。这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步伐。在中美基准利率已经倒挂的情况下,央行加息将会进一步拉大这种倒挂的幅度,必然吸引国际热钱的涌入,迫使央行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从而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全社会关注的
房地产拐点问题
于长滨说:关于房地产拐点问题不要依据某某大房地产商所云而云。房地产是集中度最低的产业,再大的房地产商很难占到足以垄断或领军房地产市场的份额。房地产拐点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个人观点是左右不了市场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市场。市场是有个性和差异的,一个局部的变化替代不了整体市场的走势。对于一个正在不断涨价的房地产市场谈拐点,这个拐点一定指的是价格回落,如果指的不是回落,那就是滑稽。房地产价格能不能回落,只有看需求,供不应求,是不可能回落的,如果供大于求,不回落就是怪事了。
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由2000年的36.22%上升到2006年的43.9%,年均增加1.28个百分点。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城市化率越高,城镇人口就越多,商品住宅需求量就越大。据测算,2025年中国城镇人口大约在8亿左右,每年需要新增住宅面积10亿平方米。而2000年至2004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商品房面积约为5.5亿平方米,缺口约为4.5亿平方米。从2004年宏观调控开始至今,对如此巨大的需求不但没有满足和释放,而是通过“国八条”、“国六条”及“9·27”房贷新政等一系列文件,动用税收、信贷、土地、行政四大手段进行调控,客观形成压抑需求的局面。特别是2007年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出台房贷新政之后,在房贷新政不利于购房的条件下,去年11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10.5%,全年上涨7.6%,就足以说明了这种需求。
除需求外,导致房地产价格暴涨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如竞拍土地地块,自然要加大开发成本;控制总量,自然满足不了需求。我认为土地竞拍和控制总量都是正确的,政府必须要坚持。从今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可以看出,政府出重拳打击囤积土地行为,是在加大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房价的涨跌与否看市场,根本不用去担忧。政府所要做的是如何建造廉租房,让生活困难的人有房住。目前,全国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正抓紧建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用实际行动履行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居者有其屋的目标。今年下半年,各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将陆续投入使用,一个强大的消费力量正在形成,并随着时间推移,投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会越来越强大,必将成为拉动内需、实现转型的主要力量。
中国《老子》有一个重要思想,叫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我们抓住这个原则去看问题、去研究对策,就不悲观、就有信心、就会积极主动。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但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到国外收购企业;农产品涨价是不利的,但农民收益的增加对拉动内需是有利的;农民工回流对劳务市场是不利的,但农民工留下的空位,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是有利的;最近我国南方发生的雪灾是不利的,但由灾害带来的商机、带来的考验、带来的凝聚力、带来的拉动内需是有利的。
曾国藩身边有位薛福成,常说一句话,“夫天下之事,运之以才,而成之于财力。若财力不裕,纵才力虽宏无所用...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属国资委在赣企业,成立于1971年,是一个集桥梁工程施工,钢桥梁、钢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