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转入“质变”的工业行

企业报道  2016-10-08 11:23:49 阅读: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近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8580万吨,同比增长3.1%。近年,全国原煤产量为25.23亿吨。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将逐步迈入“质变”阶段。煤炭工业将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新型煤炭工业发展之路,重点将推进六方面的工作。去年原煤产量25.23亿吨

  5年来,全国煤炭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全国原煤产量由2002年的14.15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25.23亿吨,增长了78.3%,年均煤炭产量增长12.26%;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和69%。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首先,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成效显著,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6597人降到2007年的3786人,下降45.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4.94下降到1.485,下降69.94%。

  其次,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03年全行业开始实现扭亏为盈,2007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预计补贴后实现利润总额950亿元,其中,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后利润252亿元。

  第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7066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4家,产量规模超过11亿吨,所占比重达到了45%;部分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值比重已达50%以上;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至50∶12∶38。

  第四,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煤矿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全国超过千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露天)有14座;已建成安全高效矿井219处,产量达7.05亿吨、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98%。“十一五”煤炭业首推规模化

  业内人士指出,煤炭行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数量型、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位负责人谈到,煤炭工业将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新型煤炭工业发展之路,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推进实施大基地、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工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到2010年基地内煤炭产量将达到22.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86%。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煤炭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围绕大功率采煤机、岩巷掘进机、露天开采设备、大型运输提升和洗选设备等组织科研攻关,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组织千万吨级的综采配套装备攻关。

  第三,加快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企业成本控制、技术管理、劳动组织等,不断完善企业经济运行机制,切实由数量、速度型的发展方式转到提高内涵发展的质量上来。

  第四,深化整顿关闭,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坚持以先进适用科学技术整合、改造,提升中小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巩固和发展攻坚成果,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2010年,小煤矿数量要压至1万处,产量由10亿吨左右减到7亿吨以内,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至56∶17∶27,加快建立健全产业结构合理、安全有保障的煤炭工业体系。

  第五,坚持安全发展,坚定不移地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制;加大安全投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矿工安全素质;积极推广应用安全可靠技术,大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深化瓦斯治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第六,关心职工生活,努力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加强煤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煤矿质量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系统自动化,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更多专题
数字化和品牌化的双管齐下

曾国藩身边有位薛福成,常说一句话,“夫天下之事,运之以才,而成之于财力。若财力不裕,纵才力虽宏无所用...

以“双高效”为目标的工程资源集中化管理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属国资委在赣企业,成立于1971年,是一个集桥梁工程施工,钢桥梁、钢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