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一家做服装出口贸易的公司老总向记者大倒苦水,“今年浙江平湖地区的服装工厂接到的美国订单减少了很多,山东的工厂也是同样情况。而在以往,农历新年之前就已经忙着做春夏季衣服了。”据近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由于出口额增幅降低,我国2月份贸易顺差为85.6亿美元,不到1月份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的一半。这一数据增加了各界对2008年中国出口形势不确定性的担忧。商务部政策司司长柴海涛表示,以目前的情况看,次贷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比前一段时间的判断更为严重。
出口下滑形势严峻
2月,出口数据为873.68亿美元,增速仅为6.5%,创下6年新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出口增速达到了52%之多。而对美出口更是成为了此次出口下滑的重灾区。2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了5%,仅为155亿美元。而今年1月,这一数据还是192亿美元。“一直坚挺的中国出口终于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
美国经济衰退,尤其是美国消费的下滑,对我国出口乃至产业影响很大。以我国传统出口大品类纺织服装为例,1—2月份,不少主攻美国市场、上规模的企业都处于半停工状态。2008年1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19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仅增长5.4%,增幅大幅回落22.7%。虽然业界对出口下滑有心理准备,但比预期还要低。
财政部关税司1—2月全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快报分析显示,经过1月的平稳运行后,2月以来全国进口加速、出口减速的走势十分明显。2月当月,全国进口同比增长35.1%,增速同比提高了22.1个百分点;出口仅增长6.5%,增速大幅下降了21个百分点,创6年来单月出口增速新低;实现贸易顺差85.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64%,这是自去年3月以来单月顺差首次跌破100亿美元。
数据清楚地显示,当出口增速降至6年新低之时,进口增速却攀上了3年新高。当月,进口为788.13亿美元,增速更是达到了3年多所未见的35.1%的高点。麦格理证券认为,进口强劲增长的背后可能很大部分来自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飙升。事实上,国际粮价与能源价格的上涨正是此次进口劲增的主要原因。
深度影响还在放大
此消彼长之下,当中国经济已习惯了动辄200亿美元以上的顺差之时,顺差在2月却跌破了久违的100亿美元。事实上,85.55亿美元的数据远低于市场此前220亿美元左右的预测。
在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看来,未来数月的出口形势可能更为恶化。哈继铭表示,由于出口订单的时滞性因素,2月的出口数据反映的是美国去年下半年经济开始走软的情况,但由于美国经济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更为糟糕,很有可能步入衰退,中国对美出口未来数月必然受到更大的挑战。
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也表示,对美出口萎靡势成定局。目前最应关注的是次贷危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对其他地区特别是欧盟和日本的出口。
业内专家分析,今年整体出口形势如何,要看三四月的外贸数据。商务部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第三冲击波表示出高度关注。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透露,“3月份,商务部已经派出人马前往沿海的出口大省广东、江苏以及上海等地调研。与以往的调查不同,这次将重点了解企业的出口形势。”刘海泉表示,“1月份的出口数据不太乐观,但对于今年的出口形势还看不准。”
减少贸易顺差曾经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今年一二月份的顺差回落反而让人担心。国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非常重要,去年经济的增长,有2.5个百分点是进出口拉动的。现在,出口增长的速率已经下降到23%,“今年我们的测算,出口有可能下降到百分之十几,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位数的增长。”
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将是沿海区域的出口企业。刘明康表示:“所有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就业有可能出现很大的问题。”刘明康认为,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这些变化,受伤害最大的就是与就业紧密相关的小企业。他指出,大中型企业对收缩信贷的反应是迟缓的,银行要跟大中型企业收缩信贷,因为没有谈判的砝码,只能一筹莫展,惟一的办法就是压小企业还贷,从而加重对就业的压力。
“尽管降低顺差正是调控的意图,但监管层并不希望出口增速如本月一样飞速下滑。”国金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王晓辉表示,监管层在把握顺差变化的时候也会把握调控节奏。
海关负责人则表示,每年前两个月的进出口数字反映不了真实情况。一般来说,要看一季度的数字,才可以看出一些趋势性的苗头。
尽管次贷的“蝴蝶效应”在放大,记者在采访外资银行专业人士时,他们均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仍然看好中国市场。汇丰银行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虽然面临全球经济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区中小企业对2008年亚洲经济前景仍表示乐观。中国内地的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外向型中小企业尤其看好亚太地区的贸易前景。
据了解,近年政府为减少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影响,正在优化贸易环境,让进出口更加便利化。有人预测甚至不排除将2007年实施的从紧贸易政策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