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好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即“看好家”,维护好所有者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基础。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使国有资产流动而不流失,是“看好家”的一个最基本要求。福建省国资委成立之初,针对国有产权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产权转让行为不规范、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等状况,把产权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堵塞漏洞上,在监管手段上比较具体、监管程序上比较严格、监管层级上比较深入。随着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步建立了产权管理的制度体系。重点把握产权转让行为决定、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关键环节,强化监控措施;通过公开竞价等方式,力求国有资产增值最大化;实行分级分类差别化管理,加强产权转让的监督检查,逐步形成一种齐抓共管、自我约束的机制。同时,加快海西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的建设步伐,以业务合作为基础,以互联网电子竞价交易方式为纽带,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分配机制为导向,搭建具有海西特色的市场化配置资源模式。4年来,省属企业共完成国有产权转让事项179宗,成交金额23.97亿元,比账面值增值9.96亿元,增值率为71.09%。由于实行“阳光”操作,有效防范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产权交易过程中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
“看好家”,还要计准则,努力提高重大财务事项的管控能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要严格采购行为的监督机制,采用网上采购、招标投标、两条线管理等形式,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要规范职务消费,考虑企业负担和社会影响,做到有度有数,厉行节约。目前,假公济私问题是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职务消费管死了不行,放松了也不行,要认真研究,探索“强激励、硬约束”机制,坚持“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原则。
促发展: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落脚点。4年来,福建省属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工作按照存量调整、增量引入和内涵提升的思路稳步推进。在存量调整上,从突出和做强主业入手,引导企业投资方向,使企业的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增量引资上,通过优势互补,与中铝、中远、中农等国内大集团联盟,为省属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内涵提升上,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企业竞争力有了一定的提高。2007年8月,卢展工书记到省属国有企业调研后,省国资委抓紧研究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后将下发执行,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福建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省属国有企业“不够强、不够活、不平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如国有资产布局和企业产权结构不尽合理,国有资本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竞争力、创新能力、品牌建设、经营效率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不高;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建立健全,外派监事会还处在筹备阶段;资产运行质量不高,对企业财务、资金等重要环节的监管还较为薄弱等等。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大企业调整重组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或领域集中,培育形成一批能够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吸引央企、外资企业、省外优势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省属国有企业改制改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置换、改制上市等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一批引领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新的增长点,并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当今全球能源紧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节能环保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席慕荣的一句诗让无数怀春少女反复吟诵,念念不忘